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男尊女卑使女子动辄得咎
二 丈夫心理与妻子心理之异样
三 女子无才与有才一样痛苦
四 这一部历史的背景
第二章 古代的妇女生活
一 周代以前的推测
二 宗法组织与媒妁婚制
三 礼教初形成的社会状况
四 六礼与婚姻年龄
五 多妻的起源
六 离婚是男子的特权
七 妇道
八 秦之增重礼法
第三章 汉代的妇女生活
一 托古改制与褒奖贞节
二 两个女教的圣人
三 教育的缺略及其例外
四 再嫁的自由
五 女性堕落的由渐
(一)姬妾之盛
(二)妓女之始
(三)妆饰之盛
(四)溺婴之始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妇女生活
一 概论
二 婚姻重门第及其流弊
三 声伎之盛
四 元孝友请置妾
五 “妒”性发达的原故与事实
六 “美”的观念之进步与修饰
七 后娶与双妻
八 娶妇标准与胎教
九 贞节观念之保守
十 封爵与受田
十一 晋代女子之风雅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妇女生活
一 炀帝后宫之特盛
二 唐初重门第与贫女之难嫁
三 宫人的苦痛
四 官妓之盛
五 妆饰之崇绮与媚惑的进步
六 婚姻的佳话
七 班昭以后的圣人
八 贞节观念的淡薄
九 奇妒的故事
十 缠足的起始
第六章 宋代的妇女生活
一 宋儒对于妇女的观念
二 社会对于离婚再嫁的态度
三 男性底处女嗜好之产生
四 第一个女性同情论者——袁采
五 冥婚
六 旷世女文人李清照
第七章 元明的妇女生活
一 元代的妇女生活
二 提倡贞节之极致
三 几个女教的圣人
四 “无才是德”一语之产生
五 罚良为娼与娼妓生活
六 “妻不如妾”与妾的情形
七 皇帝之蹂躏女子
八 处女的检查与“阵毯”
第八章 清代的妇女生活
一 概论
二 男子眼中的女性美
三 崇拜小脚之怪癖
四 贞节观念之宗教化
五 两个女性同情论者——李、俞
六 妇女文学之盛
七 集大成的女教
八 好媳妇的标准
九 遭人厌恶的悍妇
十 妓的增盛
十一 几处特殊风俗
(一)广州女子之同性恋
(二)北方之妇长夫幼
(三)宁古塔的风俗
(四)柳条边的婚俗
(五)甘肃之一妻多夫
(六)金川的婚俗
(七)广西土民的风俗
(八)两粤之瑶俗
(九)荆南之苗俗
(十)琼岛之黎俗
第九章 维新时代的妇女生活
一 概论
二 新潮之结胎时代
A 第一期——戊戌以前
(一)不缠足的运动
(二)兴女学的运动
B 第二期——戊戌以后
(一)倡导女权的《女界钟》
(二)女学制度之始立
(三)女权思想之反动
(四)教会办的女塾成绩
三 新潮之蠢动时代
A 第一期——辛亥以前
(一)出洋留学的女子
(二)为革命而牺牲的女子
(三)为恋爱而牺牲的女子
B 第二期——辛亥以后
(一)从军的踊跃
(二)参政的运动
(三)民国初年的女子教育
第十章 近代的妇女生活
新潮的诞生时代
A 第一期——“五四”以前(理论时代)
(一)初期的《新青年》
(二)盛期的《新青年》
B 第二期——“五四”以后(新生时代)
(一)“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
(二) 教育上的解放与缺点
(三) 职业上的解放与其痛苦
(四) 婚姻上的解放与其不足
(五) 性态度之亟应改革
(六) 山额夫人之来华与制育运动
(七)参政运动与其理论
(八)理想中的社会主义下之妇女
附录 《二十四史》中之妇女一览表
陈东原先生学术年表
陈东原与《中国妇女生活史》
一、陈东原生平
二、写作背景
三、开创意义
四、现代视角下的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史学家陈东原的重要作品,属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的一种。作者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汉代至清代,以及维新时期和近代的妇女生活状况进行了描述。本书还附录了《二十四史》中之妇女一览表,以及关于作者的两篇评论性文章。本书批判了传统中国在制度、习俗、生活中对妇女的种种压迫和不公。本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开启了认识中国妇女历史的重要范式,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影响深远的、系统的妇女史著作。
精彩内容分享(部分)
男尊女卑使女子动辄得咎
“图腾”社会的中国妇女,其生活如何,非本书所欲论;本书开始,以有史时代为根据。上古时代,离蛮夷不远,故于女子,只认其为男子的奴隶。由于这种观念,造了多少哲理。天道为乾,地道为坤;乾为阳,坤为阴;阳成男,阴成女;故男性应刚,女性应柔;男子是主动的,女子是被动的。这种哲理,看来浅薄可笑,谁知他竟支配着三千年来的历史,直至今日,余威尚在,不可谓非女子的不幸。本书只是将这等不幸的史实,据实的系统的尽量写出,使从今以后中华民国妇女们的生活,知所向避罢了。
乾坤阴阳的观念,在最初时也不能那样整齐。直等男性战胜了女性,社会由男性来支配时,这等哲理,才应运而生。这种社会,即所谓宗法的社会。
宗法社会中有一最特殊而最不平等的观念,便是妇人非“子”。子是滋生长养之意,是男子的专称,是能够传宗接代的。妇人,不过伏于人罢了;夫人,不过扶人罢了;人就是第三者,是他人,所以妇人是伏于他人的;夫人是扶助他人的,自己没有独立性。虽然“女子”也称作子,但其用意已和男子之“子”不同。《大戴礼记》说:“女者,如也;子者,孳也;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教而长其义理者也:故谓之妇人。”由于这种观念,所以女子无人格,只能依男子而成人格,所谓“阴卑不得自专,就阳而成之”。(《白虎通·嫁娶篇》)女子一生的最高标准,便是嫁人了。故妇人无名,系男子之姓以为名;妇人无谥,因夫之爵以为谥:在社会上的地位如此。未嫁从父,既从嫁夫,夫死从子:在家庭的地位如此。欲使其就束缚、不反抗,又制成种种风俗、道德、教条、信仰以压抑之,训练之。由于这种结果,使女子能力益弱,地位益卑,于是人们更加玩视女子,虽女子自身,亦只合自轻自贱因果相循,女子遂堕入十八层地狱而不克自拔。男尊女卑的观念,遂铁桶一般的铸就了。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这一段诗,班昭解曰:“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依她说来,是女子一生下地,即给她此等教训,使她将来永不致有出位之思。但在我看,这种举动,实有厌恶女子的心理。因为女子是卑贱的,既不能承宗启后,又要勤加约束,一有错误,便是祖宗父母的羞辱。谁还愿意生女呢?所以一生下来,便任她睡在地上,暂不睬她,然后还恶狠狠地对她数说道“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呀!这种数说,纯属厌恶的表情,若说有教训之意,那初生的婴儿,懂得什么教训?青徐二州读女曰娪,俞理初曰:“娪,忤也。始生时人意不喜,忤忤然也。”很与事实相近。
女子初生,既不得人欢喜,及其既长,又处处受人歧视。世间坏事,都是妇人做出的;而且妇人要做坏事,都有定数,天时谶纬,可以看得出来。《汲冢周书》中有一段话,真是妙极。他说一年之中,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应时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发现,妇人就要做坏事的。那几种现象呢?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