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节日的奥妙:我们怎样过节pdf
编辑点评:
传统节日的奥妙pdf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籍,主要讲述了春,夏,秋,冬四大季节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典故,礼节习俗,发展历程,内含十分丰富,值得一读。
电子书内容介绍
《传统节日的奥妙:我们怎样过节》是一部专门为大众读者编写的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读本,按照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的时间顺序编排,依次讲述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华母亲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中华教师节和重阳节九个节日的礼俗,回顾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产生原因与衍变历程,并结合俗谚、民谣等材料将传统节日的现状呈现出来,展示了全国各地人民在新时代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尤其注重近代以来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的映照,深入挖掘了各节日的文化内涵及丰富的理想因素,最后回归对生命本身的体悟,启迪心智。
书籍作者简介
李汉秋,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安徽大学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是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是第七、八、九、十连续4届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建设中华节日体系,首倡清明、端午、中秋、除夕传统节日放假,首倡以孔诞为教师节。是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创会会长、中华父亲节促进会会长、中国节庆研究会名誉会长。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首倡为仁义礼智信(五常)恢复名誉,提倡新三伦五常。
pdf精彩书摘
从先民遗风到迎夏防疫
中国传统节日的节俗,有的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是部落先民的某种遗风。如前所述,清明节前的寒食,是先民换季改火的遗风。端午节的龙舟,则与水网地区先民(如吴越族群)对龙图腾的崇拜和祭祀有关(传统认为龙是管水的)。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独立的生命流程,在人类社会的代代流传中,随着生存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后代人往往模糊了先民遗风的真正动因,而根据自己时代和地域的生存环境和意识,对先民遗风作出合乎自己逻辑的解说和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是在天人协调的主导观念中氤氲化育成的。端午邻近夏至,夏至是每年中白天最长之日,这日阳气最旺,当其时生命万物的生长成长最快,但阳极会伤人,需要避毒。《礼记月令》说:“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这是大自然节律的节点,也应是人生节律的节点。“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伸夏天气日益湿热,又值汛期,百虫和细菌繁殖快,疫病易生。2003年的“非典”流感、2e09年的甲型流感都是证明,所以人们需要一个全民的迎夏“卫生防疫节”——端午节。
在古代的条件下,端午节人们主要采用自然植物来防疫。洒扫庭院铲除虫菌擎生地,用雄黄水、雄黄酒消毒,佩戴防疫健体的各种香囊荷包,采集各种药材备用,烧药草汤洗浴.…….富有民俗特征的最数“艾虎”和“蒲剑”。
艾,入中药可以祛寒湿,干艾搓成绳点燃可以驱蚊蝇,艾绒做成炙条可以治病。艾灸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传至国外。将艾叶剪为虎形,或将艾叶贴在虎形的彩纸上,借“虎”张威,就叫“艾虎”,人们佩戴或张挂,祈以辟邪驱痒。
蒲,即菖蒲,含挥发性芳香油,叶子中间有脊线,状如宝剑,以“剑”张威辟邪,或插或贴于门楣,“蒲剑\\"可以散发芳香,清除污浊空气,还可通窍醒脑,驱赶飞虫。
2003年春,当“非典”肆虐时,艾蒿、菖蒲等又光临百姓家中,古老的端午习俗又回到人们的记忆。我国某重要医疗机构经四十多年的研究认定,菖蒲提取物可以杀灭二十多种病毒、细菌,证明古老的端午习俗是科学的。端午节来临之际,应旧俗新用,提倡开展夏季爱国卫生大活动,发扬端午文化的优良传统。
电子书目录
第一编 冬储迎春
一、辞旧迎新中华年
范例
二、火树银花闹元宵
范例一
范例二
第二编 春生时节
一、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四重奏
范例
二、寸草心报三春晖:中华母亲节
范例一
范例二
范例三
第三编 夏长养生
一、迎夏健魄端午魂
范例
二、金风玉露七夕情:中华情侣节
范例
第四编 秋收时节
一、家国情圆中秋月
范例一
范例二
二、重订中的中华教师节
范例
三、黄花红叶守重阳:中华父亲节
范例一
范例二
范例三
范例四
范例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