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类心理学40个改变认知的疯狂思想实验pdf下载-异类心理学pdf在线阅读完整版
编辑点评:
通过思想实验,跳出思维陷阱。困境丨悖论丨哲学丨数学丨科学丨科幻丨商业,每天阅读一章,七天掌握思想实验。日本人气哲学家、人类文化学博士小川仁志,教你提升认知优势。
内容简介
你想不想变得更聪明?
你想不想了解那些不一样的人都有哪些心理?
你想不想脱颖而出,成为受人瞩目的特立独行的异类?
这本书,就有你想要的答案。
本书通过困境、悖论、哲学、数学、科学、科幻、商业等七个类别进行了介绍和解说,每天阅读一个类别,七天就能掌握基本的思想实验。日本人气哲学家、人类文化学博士小川仁志,教你提升认知优势,让你成为脱颖而出的那一个。
作者简介
小川仁志
哲学家、山口大学国际综合科学部教授。
1970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本科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部,后于名古屋市立大学研究生院修完博士后课程,获得人类文化学博士学位。历任德山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研究员。在大学期间,研究专业为公公哲学,他一边研究新形态的全球化教育,一边在商业街举办“哲学咖啡馆”等以普通市民为对象的哲学研讨活动。此外,还借助电视等媒体普及哲学知识。
著有《失眠夜看的哲学书》《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等,包括被翻译到海外的著作已有100余本。
前言
前言为什么“思想实验”能让人头脑变聪明?
最近,你是不是经常听到“思想实验”这个词呢?
简单来说,“思想实验”就是指在头脑中所做的实验。与真正的科学实验相比,我们不需要在实验室里使用各种器具,只是在头脑中进行一种虚拟实验而已。
那么,我们到底要实验什么呢?
针对某一个特定的情景,思考其中的道理,并试着去验证能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假设你是一个列车司机,列车的刹车系统突然失灵了,你会怎么做呢?或者假设你变成了一个置身于水槽中的“大脑”,你又会怎么想呢?
乍一看,这些好像是不可能发生的情景,但我们仍然可以进行思考。为什么要思考这些事情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就是为未来真正发生这种情况时做出“预演”。也就是说,现在看来不可能的情景,未必将来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即便你不是列车司机,但可能每天都会接触车辆。这种时候,如果你真的遇到了刹车失灵的情况,不就相当于落入了一个与思想实验相同的状况中吗?抑或随着科学的进步,今后即使我们的身体无药可救了,但说不定可以把大脑放置到水槽中继续存活下去。而且,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可以幸福地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我们现在做思想实验的意义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当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时,我们能够从容应对。
当刹车失灵时,你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该如何应急。大脑能否在水槽中继续存活,也不是我们事先就能决定的。谁都不知道,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是否还有选择的余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的思想实验都是为了真正会发生的情况所做的预演。所以,才叫作“实验”。
第二个目的,就是锻炼我们的头脑。
由于思想实验只在头脑中进行,所以我们可以提出各种情景设定,
异类心理学40个改变认知的疯狂思想实验PDF预览
目录
第一天 用“困境思想实验”让头脑变聪明//
实验1 列车困境//002
实验2 食人困境//012
实验3 囚徒困境//022
实验4 康德的谎言//028
实验5 道德药片//034
实验6 决定论//040
第二天 用“悖论思想实验”让头脑变聪明//
实验7 时间悖论//048
实验8 突击测验//054
实验9 刘易斯·卡罗尔的悖论//060
实验10 亨佩尔的乌鸦//066
实验11 罗素悖论//072
实验12 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080
第三天 用“哲学思想实验”让头脑变聪明//
实验13 沼泽人//086
实验14 水槽中的大脑//092
实验15 哲学僵尸//098
实验16 盒子中的甲虫//104
实验17 5 分钟创造世界的假设//110
实验18 世界为何是不存在的?//116
第四天 用“数学思想实验”让头脑变聪明//
实验19 蒙提·霍尔问题//124
实验20 0.9=1//130
实验21 假如 1 1 ≠ 2//136
实验22 赌博的谬误//142
实验23 如何用水桶量出4升的水?//148
第五天 用“科学思想实验”让头脑变聪明//
实验24 人体传送机//156
实验25 薛定谔的猫//162
实验26 麦克斯韦妖//168
实验27 加速运动的电梯//174
实验28 当技术奇点到来时//180
实验29 人体冷冻能带来幸福吗?//186
第六天 用“科幻思想实验”让头脑变聪明//
实验30 机械外壳下的灵魂//192
实验31 银翼杀手//198
实验32 空想城市莱奥尼亚//204
实验33 计算机总统//210
实验34 相对主义国“雷拉塔维亚”的故事//216
实验35 平行世界//222
第七天 用“商业思想实验”让头脑变聪明//
实验36 费米推定//230
实验37 假设思维//236
实验38 设计思维//242
实验39 吹响警哨//248
实验40 AI 会夺走我们的工作吗?//254
后 记 做完“思考实验”后该做的事情//259
参考书目//261
精彩摘录
没有“心”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吗?
“哲学僵尸”这一怪异的想法,出自澳大利亚哲学家大卫·查尔莫斯e所著的《有意识的心灵》一书。
这一想法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这些“僵尸”从外表到行为都与正常的人类毫无二致。即使“他们”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也不可能有所察觉。
也许有人会说,那不就跟正常人一样了吗?但有一点是与人类存在决定性的差别–哲学僵尸都缺少所谓的“感质(qualia)”,即“他们”没有主观的经验。通俗点说,就是没有意识,或者说没有“心”。
即使没有“心”的僵尸,也能微笑着说“这面包真好吃啊”。但是,“他们”是否真的这么认为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只是机械性地说话而已,就像一个演技出色的演员。
问题就在于,我们无法窥视他人内心的想法。所以,也就很难判断其所说的话是否真的出自真心。我们只能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以及从他人口中说出的事情。
即使是脑科学也对此一筹莫展。大脑的作用之一确实是在吃面包的时候接受刺激,然后再将这种刺激转换成“真好吃”这样的语言表达。但是,我们并不清楚对方是否真的感到很好吃。
有的人也认为,无论是“哲学僵尸”还是正常的人类,都没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并不会带来什么问题。只有查尔莫斯认为有问题,因为正常人都有“心”。可是,即便是无“心”的僵尸,也不会给客观的事实造成什么影响。
进一步说,人类即使无“心”也是没问题的。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僵尸,就更不是问题了。这真是一个可怕的情景。
在哲学领域,近代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a说过“我思故我在”,这就是在宣布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其拥有“意识”。而我们也一直是以这种观点为前提思考哲学问题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