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论共5册豆瓣白话在线阅读-读通鉴论(套装共5册)翻译PDF电子版下载完整高清版

读通鉴论共5册豆瓣白话在线阅读-读通鉴论(套装共5册)翻译PDF电子版下载完整高清版

编辑点评:

读通鉴论(套装共5册)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王夫之的一部史论名著,以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为据,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

读通鉴论(套装共5册)翻译PDF电子版下载

编辑推荐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王夫之阅读《资治通鉴》感想和评论的笔记。全书议论纵横,分析历代成败得失,臧否人物,借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规律,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最精彩的史论专著。作者新见迭出,见解深刻,如他对刘备的评价:“以先主绍汉而系之正统者,为汉惜也;存高帝诛暴秦、光武讨逆莽之功德,君临已久,而不忍其亡也。若先主,则恶足以当此哉?”(认为刘备延续了汉朝而将他当做正统来看待的人,实际上是为汉朝感到惋惜;人们心中保存着汉高祖消灭暴秦、光武帝讨伐篡逆的王莽的功德,认为汉朝统治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不忍心让汉朝灭亡。至于刘备,他又哪里足以当得起承继正统的重任呢?)对“李广难封”的评价:“东出而迷道,广之为将,概可知矣。广死之日,宁使天下为广流涕,而弗使天下为汉之社稷、百万之生灵痛哭焉,不已愈乎!广之为将,弟子壮往之气也。‘舆尸’之凶,武帝戒之久矣。”(李广在率军走东路出击匈奴的过程中迷失道路,他统兵作战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李广自刎而死的那天,宁可使天下人为李广痛哭,而不可以使天下人为汉朝的江山社稷和数百万生灵而痛苦,不也更好吗?李广做将领,凭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战败后以车载运尸体而还”的后果,汉武帝已戒备很久了。)曾国藩评价:“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对于丰富后人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认识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原著者: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又号夕堂,湖广衡阳(今湖南衡阳)人。世称船山先生。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毛泽东称:“西方有个黑格尔,东方有个王船山。”著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庄子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

注译者:尤学工、翟士航、王澎,工作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尤学工,男,汉族。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曾先后在《史学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

翟士航(1992—),男,汉族。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学史以及军事史。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批准号:12ZD153)、“清人文集‘经义’整理与研究”(17ZDA259),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明代武经学研究”(2018CXZZ064)、“武学经传:宋元明清‘武经’与‘将传’类文献”研究(2019YBZZ052)。先后在《人文杂志》、《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军事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王澎(1994—),男,汉族。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学史。

精彩书摘

故使钦而在坐论之列,与君若相密谋之内庭,则极言之而不嫌。言即不用,犹不致启戎心以增益其恶。恶有忘属垣之耳①,扬于大庭曰:人将若何以加我,将若何以使我莫敌,我其终无如何哉?非其位也,谋不得而尽也,姑缄默以俟其变可也。虽义激于中,而不敢快于一发,诚慎之也。孔子曰:“吾其为东周乎②!”所以为者不言也。圣人且慎于未可有为之日,况偶有所知者乎?

注释

①属垣之耳:即属垣有耳。语本《诗经?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意思是君子别轻率出言,有耳朵贴在墙垣上偷听。

②吾其为东周乎:语出《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意思是假如有地方用我,我一定会将它建设成周王朝。公山不狃在费邑准备造反,召孔子去,而孔子准备前往。其学生子路对此不高兴,认为其不该前往。孔子说:“是他们召我去的,我难道无所作为吗?假如有地方用我,我一定会将它建设成周王朝。”

译文

因此若将郭钦的说法视为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之见,他与君主在内庭之内相互秘密讨论与谋划,则如何谈都不避讳。所谈的内容即使不被采用,也不致于启发戎狄的叛乱之心来增加其罪恶。况且怎会忘记隔墙有耳,而在大庭广众随意宣讲,人家将怎样对付我,将怎样使我无法抵御,我最终又无可奈何呢?不在其位,计谋不可以尽说,于是姑且缄默不语以待其变即可。虽然义愤激发于心中,也不敢图一时之快而有所妄言,这真的是要戒慎的啊!孔子说过:“我一定会将它建设成周王朝!”所以意欲有所作为的人是不会这样说的。圣人尚且戒慎于尚未有所作为的时候,更何况是偶尔有所见解的人呢?

读《资治通鉴》的最佳参考书

读史使人明智。我国有着发达的史学,国人自古重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唐太宗就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名言。为此,宋朝神宗年间大学士司马光编撰了被称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王鸣盛语)的《资治通鉴》。这部名著自问世以后即受到上自帝王将相、下到文人墨客的重视与追捧。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就是其阅读《资治通鉴》的笔记。

王夫之(晚年别称“船山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广博精深,毛泽东曾把他同西方的大哲学家黑格尔相提并论。《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晚年的重要作品,这一时期作者的思想观点更趋成熟深刻,他以《资治通鉴》为基础,对历史上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撰成三十卷的史论巨著。该书可谓作者一生思考的最后成果。

对于史书,王夫之认为“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故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即史书中的得失异同均可给世人提供借鉴。但世人论史存在两大弊端:一是见识不高,流于街谈巷议的水准,褒贬失却水准。这种“卑之无甚高论”的评论流于浅陋,但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而另一种弊端则甚于洪水猛兽。这就是崇尚机诈,将史书当成“厚黑学大全”来读,“谋尚其诈,谏尚其谲,徼功而行险,干誉而违道,奖诡随为中庸,夸偷生为明哲,以挑达摇人之精爽而使浮,以机巧裂人之名义而使枉”,这会使人们的精神变得浮躁,变得迷惘无知。

因此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对于那些属于大美大恶、昭然耳目、前人已有定论的史事和人物,都省略而不赘言;而重在推究历史演变的原因,达到分辨史实、甄别善恶、因时度势的效果。

该书名为《读通鉴论》,但其议论内容不局限于《资治通鉴》的记事范围,上自三代、下及明代都有所涉及。在结构上,以帝王为目,分篇叙述,每篇以一个论题展开。在纵向上不受朝代限制,纵论古今;在横向上注意联系人物、史事及制度的异同。全书围绕“上下古今得失兴亡之故”而展开评论,处处浸透着一位思想家的现实关怀,这使该书得以摆脱无病呻吟、炫博立异、浅薄空洞等弊病。书中评论新见迭出,见解深刻。梁启超认为该书虽然“不是船山第一等著作,但在史评一类书里头,可以说是最有价值的”。曾国藩的评价是:“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即能发前人所未发,而与其后俊贤的认识一致。

譬如对刘备的评价,王夫之认为,那些认为刘备延续了汉朝而将他当做正统来看待的人,实际上是为汉朝感到惋惜;人们心中保存着汉高祖消灭暴秦、光武帝讨伐篡逆者王莽的功德,而不忍心让汉朝灭亡。至于刘备,他又哪里足以当得起承继正统的重任呢?因为刘备在刚开始起兵时,依附公孙瓒、陶谦,既不曾参与诛灭董卓的谋划,也不曾念及袁绍、曹操将要篡夺汉朝江山,而想着消灭他们以保存汉室。董承接受衣带诏,刘备奉此诏令起兵,可是等到他分得荆州、得到益州后就把这件事忘到脑后了。曹操称魏王时,他也自称汉中王;曹丕篡汉称帝,他自己也称帝;献帝还没死而他就为汉献帝发丧,大概也是想利用曹丕篡位弑君作为自己称帝的名义;费诗陈说大义,谏阻他称帝,却被贬斥。所以怎能说刘备是延续汉高祖开创的江山社稷的人呢?

又如唐太宗时期,出现过一种《秘记》,其中有“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预言,太史令李淳风又认为天文星象对应的是“女主昌”,以致一代明主唐太宗也被这些所惑。王夫之指出,“星占术测,乱之所自生也”,人有生则必然有死,国有兴则必然有亡,即使是很长远的未来也可以预见,哪里用得着李淳风这种人胡说八道呢?而《秘记》的谶语加上李淳风宣扬的“天之所命,人不能违”,实际上起到了教导武则天篡取李唐天下的作用。假如唐太宗能驳斥妖言,抓住李淳风并将其杀掉,焚毁《秘记》,斥责太史的虚妄,武则天怎能够迷惑天下而成功篡夺唐朝江山呢?这一论断,发前人所未发,而与现代心理学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相契合,令今天的读者也不得不惊叹三百多年前的王夫之思维的深刻、敏锐与超前,“千古史论第一”当之无愧。

如果说《资治通鉴》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必不可不读之书”,那么《读通鉴论》则是助你打开《通鉴》之门,使你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的不二之选。

读通鉴论(套装共5册)翻译PDF电子版下载截图

读通鉴论共5册豆瓣白话在线阅读-读通鉴论(套装共5册)翻译PDF电子版下载完整高清版插图(1)读通鉴论共5册豆瓣白话在线阅读-读通鉴论(套装共5册)翻译PDF电子版下载完整高清版插图(2)读通鉴论共5册豆瓣白话在线阅读-读通鉴论(套装共5册)翻译PDF电子版下载完整高清版插图(3)读通鉴论共5册豆瓣白话在线阅读-读通鉴论(套装共5册)翻译PDF电子版下载完整高清版插图(4)读通鉴论共5册豆瓣白话在线阅读-读通鉴论(套装共5册)翻译PDF电子版下载完整高清版插图(5)

评分及评论

无用户评分

来评个分数吧

  • 5 分
    0
  • 4 分
    0
  • 3 分
    0
  • 2 分
    0
  • 1 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