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李浩白在线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PDF+txt电子书下载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李浩白在线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PDF+txt电子书下载

编辑点评: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作者李浩白,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荣获第四届、第六届重庆巴蜀青年文学奖以及首届浩然文学奖,从事各类文学作品创作,影响甚巨,被媒体誉为“新一代非虚构历史小说青年领军人物”。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PDF+txt电子书下载

内容简介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一书以汉末世族集团、曹魏帝国、刘汉政权、孙吴集团、司马氏家族等为探索对象,结合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寿春之役、灭蜀之役等重大事件,从汉末董卓之乱至三国归一的历史中发掘深意和新意,理清脉络,还原内情,揭露真相,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给读者以史学前沿知识的“盛宴享受”。

目录

第一篇 大幕拉开

第一章 三国里董卓为什么那么厉害 _003

董卓:一位被“黑化”了的末代周公 _005

董卓的个性行事及对后世的政治影响 _011

第二章 西凉武人集团:东汉末年大乱的揭幕者 _015

“凉州三明”时期的成形阶段 _018

“关陇双高”时期的巅峰阶段 _022

“乱国三凶”时期的衰亡阶段 _029

第三章 王允不“允”:志大才疏的救时宰相 _033

第四章 汝南袁氏:“化家为国”的野望 _039

袁安时期之固本培基 _042

袁京、袁敞时期之“清浊分流” _045

袁汤父子时期之绸缪布局 _046

袁隗兄弟于灵帝朝之“翻云覆雨” _049

袁隗、袁绍叔侄时期之“鹰扬虎视” _052

汝南袁氏之“袅袅余音” _057

袁绍的门户集团及官渡战败缘由之浅探 _058

第五章 中原名门世族的崛起:左右历史走向的强暗流 _061

东汉末年的高层权力格局 _065

初平、兴平年间世族集团的“独大” _067

建安年间早期:世族集团助曹与攻袁 _070

建安年间中后期:世族集团的易汉入魏 _073

曹丕称帝时期:世族集团的全面复兴 _075

曹睿在位时期:世族集团的“异峰突起” _079

魏末时期:世族集团的改天换地 _082

第二篇 代汉之争

第六章 谁是真正的“代汉者”? _087

第七章 曹家父子之谋 _095

曹操“借天子以纳人心”之战略浅析 _097

曹丕的“分权制衡术”及其政治影响 _100

第八章 曹操为什么不做开国皇帝 _105

建安年间荀彧及拥汉派的“反曹暗斗” _107

董昭:曹魏幕后的真正“孤臣” _113

贾诩:三国时期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_120

官渡之战幕后的“无间道” _125

第九章 “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儒圣荀彧 _131

知人料事,洞若观火 _135

算无遗策、功济于时 _137

求贤若渴,树人自补 _139

兴文倡学,重铸太平 _141

卓然立节,身后渊流 _143

光耀千秋,万古流芳 _146

第三篇 英雄莫问出处

第十章 刘备创业史 _151

刘备集团“帮派化”特征及其转轨之浅述 _153

“侠帝”刘备 _157

关羽之骄,蜀汉之殇 _160

第十一章 陈登:以武立业的名士先驱者 _165

第十二章 承父兄之业的东吴之主孙权 _171

孙权用人立国的“得”与“失” _173

孙权晚年立嗣顾命问题之探隐 _183

第十三章 三国时期的官场选任特点 _191

“九品中正制”的正反面 _194

“以行而求名,以名而立身”的真相 _196

不贿不礼,官路不顺 _198

上虽伪饰,下必投机 _200

两面下注,长线投资 _201

“有权就能任性” _203

“知恩图报”背后的权权交易 _205

高官们的必学绝技:“爱士养名” _206

“权二代”的成才捷径 _208

第四篇 三分归晋

第十四章 揭司马懿为什么会是最后的赢家 _213

真实的司马懿:儒枭·隐雄·全才 _215

司马懿的登顶之路 _220

司马懿早年的“多岗位”锻炼及成效 _230

第十五章 开启西晋的司马家族 _237

“奸雄”司马昭的另一面 _239

“战神”司马昭是怎样炼成的 _243

司马兄弟凭何驾驭宿将旧臣 _247

司马氏发动“高平陵事变”的底气 _252

司马氏的“姻亲网”及其政治作用 _257

第十六章 魏晋嬗代背后的“制度之争” _263

司马氏选贤用人更加精细化 _267

律令施政“副众心之所求” _269

废除屯田制,解放屯田客 _271

五等封爵,收服士心 _273

结语 _276

第十七章 寿春之役:三国归一的前奏曲 _277

“寿春之役”的起因 _280

司马昭的全盘谋划 _282

孙吴君臣的内外谋算 _285

蜀汉集团的呼应及受挫 _287

司马昭挑起寿春之役的深层次用意 _288

司马昭集团在战役中“亮点纷呈” _290

司马昭的战后安置及其深远影响 _294

第十八章 文立:由蜀入晋之“第一智臣” _297

本书评价

王者觉仁:

(知名文史作家)

本书以汉末诸侯、魏、蜀、吴、西晋为板块,选取董卓、袁绍、曹操、荀彧、刘备、关羽、孙权、司马懿、司马昭等典型人物着手研究,于司空见惯中掘新意,于老生常谈中发卓见,献给读者一席新颖而可口的三国史大餐。

南门太守:

(三国史专家,《三国全史》作者

李浩白在此书中具有“剥茧抽丝”般的绵密严谨,引经而不偏枯,据典而不生涩,读起来竟有娓娓道来、一气呵成的流畅感。散文之美、杂文之妙、诗歌之韵,在此书中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李氏风格。

朱晖:

(三国史专栏作家,“王者荣耀”游戏三国项目指导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是诸侯割据、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无数的牛人在此叱咤风云、一展身手。本书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位史学界的“福尔摩斯”拿着放大镜在“摸线索、摆事实、讲逻辑、剖真相”,时常带给读者一种“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豁然感,让人读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赵心姚:

(历史作家,《天地人心王阳明》编剧)

此书有黄仁宇之新奇而不流于空泛,有陈寅恪之卓识而不陷于枯涩,有田余庆之严密而不落于琐细。文笔典雅清通,思路开阔明晰,是极难得的文史精品。可谓多少三国兴亡事,尽入本书闲话中。

宗承灏:

(非虚构历史作家,著有《官家定律》《大唐帝国》《窃唐》等书)

历史推理学也有巨匠和精品,这是我读完《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第一感受。称李浩白是当代首席三国历史研究者和小说家,并不夸张。曾经十年磨一剑,煌煌数百万字,以小说笔法写透了三国历史全过程,一时洛阳纸贵。而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三国历史的幽微处,挖掘那段历史的英雄功业、权力格局、运行机制与人性变迁,笔力老到,引人入胜。“开卷有益”四字,当之无愧。

原文免费试读

东汉末年,皇权衰弱,宦官作乱,外戚生事,而地方割据势力也在平定“黄巾之祸”后得到了极大的膨胀。一个旧时代,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大转折关头。

正是在这样混乱而复杂的时势背景之下,汉末第一枭雄——董卓,带着他背后 的西凉武人集团,似飓风般应运登场了。他和他的 部下,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铁与火、 血与矛的大剧,令人眼花缭乱。而且,他们当时的 所作所为,确实是很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历史的未来 走向。

一般而言,史学界对董卓的评价大多倾向于负面。陈寿在《三国志》里就是这样贬斥董卓的:“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裴松之也称:“其残贼之性,实豺狼不若。”依他们的说法,董卓之祸国殃民,甚至超过了当年的“窃汉大盗”王莽。

不过,史学界也有摒除唯道德论而中立评价董卓的。范晔在《后汉书·董卓列传》里如此称他:“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认为董卓优待名士大夫,并且也未有谋朝篡位之明显举动,不应该被一棒子打死。

在这两种观点之外,笔者以为:董卓其实是汉末被抹黑得最严重的一个“治国之权臣”。他的带兵入京,也是被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叔侄招来协助“清君侧、诛阉宦、正朝纲”的。入京之后,他亦曾煞费苦心地平衡各方势力,尽力拨乱反正,想为汉室再续一股气劲的。可是,在名门世族集团和关东诸侯的歧视下,他身为边将而入主中枢、他粗通文墨而执掌大权,就成了他的“原罪”——从此,他便被“黑化”成了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具体说来,名士大夫们和关东诸侯对董卓的抨击,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一是他鸩杀少帝刘辩,草率行事,废帝立威;二是他独断专权,压制各方异己势力;三是他倒行逆施,盗墓铸钱,恶政多多;四是他纵兵施暴,对西凉武人集团约束不力。

针对施加在董卓身上的四大“罪状”,我们结合史书记载,来逐条剖析其中的真伪虚实,力争还董卓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第一,在废帝立威这个问题上,董卓以一臣之力而改易天下之共主,挑战了儒家正统的礼法秩序,确实称得上是犯上作乱。他本是西凉边疆的一个外臣,既无顾命辅政之责,又无三公枢机论道之职,一入洛阳便直接依仗武力强行废掉少帝,自然令朝中的名门世族集团望而生畏、闻而生忌。他连天子都敢废黜,那么,再罢掉这些三公九卿又岂在话下?如此一来,那些名士大夫当然是人人自危。董卓身处纷纭复杂的枢机之地,行事却是这般简单粗暴,自然是不妥的。这一点无须讳言。

然而,从废帝立新这件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去评论董卓是对是错,我们却可发现:董卓其实真的是做到了“废昏立明”;他改立新帝刘协,确实符合汉室正统的整体利益。

再加上立刘协为太子,本就是汉灵帝的遗愿。董卓执行这一大事,也是有法统依据的。尽管董卓实际上是借自己与汉灵帝之母董太后同姓的缘故,极为牵强地冒充董氏外戚的身份,来辅佐与董太后一脉渊源深厚的刘协的。

返转过来,我们也可以试想:如果董卓真的怀有篡逆之心,他必定会和后世的大权臣司马昭选立曹奂一般,用一个平庸无能的少帝作为自己的傀儡。这样做,更有利于他独揽大权啊!当时,何进兄弟已死,何太后不足为患,少帝刘辩又是庸人之材,董卓完全可以对他们威逼利诱而操纵之。但实际上,他并未依此而为。恰恰相反,他选立了比少帝刘辩更聪明更睿智的陈留王刘协为新君,认认真真当起了辅政之臣。而刘协以他的聪睿之资,在风起云涌的乱世中为东汉王朝再行续命了二十多年,已是公认的合格之主。这不正好证明董卓当年的“废昏立明”并没有做错吗?

第二,在独断专权、打压异己这个问题上,董卓亦是另有殊词的。纵观史书,董卓只有在两件大事上“独断专行”过:一是废帝立新;二是迁都长安。废帝立新的是非功过,我们已经在上边分析了,这里不再赘言。迁都长安,是董卓感到关东诸侯的军事压力急剧增大,不得已而退回关中背靠陇凉以对抗之。那个时候的京都洛阳,已被关东联军三面包抄:东边,曹操已经带兵杀到了成皋;北边,袁绍大军直逼河内,先锋王匡已进驻河阳;南边,袁术和孙坚也打到了鲁阳。在这三面受敌的情形下,董卓决定迁都避危,从军事谋略角度而言,并无多大的谬误。可以说,他当时的“独断专行”,其实是正确的。只不过名门世族集团舍不得在洛阳的既得利益,所以对董卓进行多方抹黑罢了。

除了这两件大事之外,董卓在用人行政的具体事务上都是竭诚与列位名士大夫友善合作的。《后汉书·王允列传》里写道:

时董卓尚留洛阳,朝政大小,悉委之于王允。允矫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

甚至董卓想在用人提拔上插手施为,也因名士大夫们的强烈反对而罢休。《后汉书·王允列传》里记载:

赵戬字叔茂,长陵人,性质正多谋。初平中,为尚书,典选举。董卓数欲有所私授,戬辄坚拒不听,言色强厉。卓怒,召将杀之,众人悚栗,而戬辞貌自若。卓悔,谢释之。

所以,《后汉书·董卓列传》里又称:

(董)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试想,连用人选举这样的核心事务,董卓都不得不俯从于名士大夫之公议,他平日里又能如何“独断专权”得起来?

即使是在与董卓本人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上,他亦从来不是一意孤行的。《后汉书·献帝纪》里写道:

(董)卓既为太师,复欲称尚父,以问蔡邕。邕曰:“昔武王受命,太公为师,辅佐周室,以伐无道,是以天下尊之,称为尚父。今公之功德诚为巍巍,宜须关东悉定,车驾东还,然后议之。”乃止。京师地震,卓又问邕。邕对曰:“地动阴盛,大臣逾制之所致也。公乘青盖车,远近以为非宜。”卓从之,更乘金华皂盖车也。

后世的曹操在晋位魏公之前,也是装模作样地咨询过荀彧的意见。荀彧公开表示反对后,曹操又岂有雅量而容之?还不是明催暗逼,不得魏公而不止?他的“独断专行”,可是远远胜过董卓了。

第三,在倒行逆施、恶政多多这个问题上,董卓也是不甘“背锅”的。《后汉书·王允列传》里写了,董卓将“朝政大小,悉委之于王允”。那么,名士大夫集团的首领——司徒王允,就是董卓的政务代行者。董卓高踞垂拱,极少插手干预过朝廷的具体事务,他又何来的“倒行逆施”?至于“盗墓取财”,他也是拿来充实国库以为军用罢了。这种事情,后世的曹操不也干过?曹操还专门设立了“摸金校尉”这个职位来做呐!

其实,在治国方略上,董卓也是极力向名门世族靠拢的,极力做到以儒为本、以礼法治民的。《三国志·魏书》里写:

(董)卓使司隶校尉刘嚣籍吏民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有应此者皆身诛,财物没官。

我们再来看出身儒家的晋武帝司马炎开国施政,也是同样下令:

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这不正与董卓之所为有异曲同工之妙吗?为何世人对晋武帝此举便大加赞赏,而对董卓同样之所为则视而不见?

第四,在纵兵施暴、流毒四方这个问题上,董卓确实是责无旁贷的。这也是他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三国志·魏书·董卓传》里写道(董卓)曾派兵劫掠阳城,“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

西凉武人集团因粗犷悍猛而致军纪紊乱,这个责任自然该由董卓来担负。但平心而论,他虽束下不严、扰民不安,但还能将乱军的危害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不至于酿成大规模的暴乱。待他遇刺身亡之后,王允不能收抚西凉武人集团,那时候才真是悍将四起、军卒横行、纲纪大乱、民不聊生了!

综上所述,董卓之四大“罪状”,有三项难以成立,有一项确有其事。整体而言,他毕竟还是功过相参的。至于朝野上下对他的种种抹黑,不过是他和他背后的西凉武人集团在彻底覆没后丧失了历史的“话语权”所致。

归根到底,董卓作为一个依靠军功和武力起家的“政治暴发户”,始终是被汉末占据主流阶层的名门世族们所歧视和排斥的。他们认可的是曹操、司马懿、诸葛亮那样文武双全的精英,而绝非董卓这样的“异类”。

然而,当后来的关东诸侯中袁绍、袁术等出身名门世族的军阀纷纷割据自立之际,当后来的曹操挟天子而代汉立魏之际,当后来的司马懿父子积威势而亡魏成晋之际,人们会不会想起这个一心想以“周公”“尚父”之政治面貌而首登皇权中心的大枭雄董卓?

他独居高位却并不揽权于私,他身负骂名却并无篡逆之实,比起后世的魏武帝曹操、晋文帝司马昭来,他临死前的职务也仍是大汉朝的最后一任太师。即使是另一位著名的权臣桓温,在咽气之时还念忘不忘向朝廷索求九锡之殊遇呐!孰忠孰奸,岂非不言自明?

公元 192 年 5 月,东汉初平三年四月,董卓死了,压制各路野心家、阴谋家的最后一座“大山”崩倒了,东汉王朝从此真正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PDF+txt电子书下载截图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李浩白在线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PDF+txt电子书下载插图(1)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李浩白在线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PDF+txt电子书下载插图(2)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李浩白在线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PDF+txt电子书下载插图(3)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李浩白在线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PDF+txt电子书下载插图(4)

评分及评论

无用户评分

来评个分数吧

  • 5 分
    0
  • 4 分
    0
  • 3 分
    0
  • 2 分
    0
  • 1 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