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

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

编辑点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的最后一天pdf

内容简介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编辑语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25)——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由张建华专文导读,精辟地点出了俄国文化中“文学中心主义”的特质及“娜塔莎之舞”代表的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以及作者费吉斯如何结合史学与文学呈现俄罗斯文化的复杂多变。

《娜塔莎之舞》通过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探索俄罗斯文化深刻复杂的多重面向,展现上层阶级的欧洲文化与农民的俄罗斯文化之间的分歧和复杂互动,以及“文明”和“本土”两个俄罗斯之间的对抗如何对19世纪以降的民族意识和文学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娜塔莎之舞》从俄罗斯芭蕾、绘画、诗歌、戏剧、音乐,到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豪绚烂的作品中,描绘出浓厚的俄罗斯情感,展现“俄罗斯灵魂”的建构,以及在西化的冲击下,俄国人“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创伤。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每日电讯报》等媒体年度瞩目好书,入围“萨缪尔·约翰逊奖”“达夫? 库珀奖”决选名单。 内容介绍 在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里,娜塔莎,这位自小接受法国教育的贵族小姐,爱唱歌、跳舞,不论苏格兰舞、英吉利茲舞,还是俄罗斯民间舞,她都能翩翩起舞,展现婀娜多姿、优雅动人的俄罗斯风情。奥兰多?费吉斯通过“娜塔莎之舞”,重新诠释《战争与和平》这部巨作,介绍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柴可夫斯基、契诃夫、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以散文般的优美笔触再现广袤质朴、包容一切的俄罗斯。 《娜塔莎之舞》通过对18世纪兴起的俄罗斯芭蕾、绘画、诗歌、戏剧和音乐等讨论,探索俄罗斯文化中欧洲文明与民间元素之间的分歧,“文明”和“本土”两个俄罗斯之间的对抗,以及贵族上流社会和底层农村民众间的分裂。书中更进一步讨论“俄罗斯灵魂”和“俄罗斯性”的建构与表现,揭示政治、国族认同、社会观念、风俗習惯、民间艺术、宗教等对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呈现出一幅充满戏剧性的细节、辉煌炫丽的文化长卷。

苏联的最后一天pdf预览

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1)

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2)

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3)

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4)

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5)

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6)

作者简介

康纳?奥克莱利(Conor O’Clery),曾为《爱尔兰时报》驻莫斯科、伦敦、北京、纽约、华盛顿通讯记者。因报道苏联解体和九一一事件,两次获选为爱尔兰年度最佳记者。另著有 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

目录

导读:帝国末日的回忆/梁文道

序言

俄罗斯/苏联主要人物表

导论

第1章 12月25日:破晓之前

第2章 12月25日:黎明 15

第3章 雇佣摧枯拉朽的“推土机”

第4章 12月25日:早晨

第5章 莫斯科的“暴风雨”

第6章 12月25日:上午

第7章 一身脏水

第8章 12月25日:临近午时

第9章 东山再起

第10章 12月25日:正午

第11章 “煤油过膝”

第12章 12月25日:正午过后

第13章 专政采取攻势

第14章 12月25日:晌午

第15章 “劫持”芭芭拉·布什

第16章 12月25日:临近黄昏

第17章 不忠、不法、不良于行之辈

第18章 12月25日:黄昏

第19章 分崩离析

第20章 12月25日:日暮

第21章 中央无以为继

第22章 12月25日:傍晚

第23章 核桃厅的交易

第24章 12月25日:入夜

第25章 12月25日:夜晚

第26章 12月25日:深夜

第27章 12月26日:第二天

第28章 12月27日:掠夺者的胜利

苏联的最后一天

在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者的六年零九个月里,无论去哪儿,旁边总有两位身穿便衣、面无表情、头发整齐的上校。这两位神秘的上校负责保护的是一个小巧的黑色新秀丽公文包,上面有一把金锁,包重三点三磅,必须时时不离总统左右。这就是有名的modanchil,或称“小手提箱”。所有人,包括戈尔巴乔夫都把它叫做“核按钮”。核提箱总共有三个。一个由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保护,一个由国防部长保护,一个由总参谋长保护。三个设备都足以授权发射一枚导弹,但只有总统能够合法命令发动一场核攻击。只要戈尔巴乔夫还控制着核提箱,他就是苏联战略武力的合法指挥官,苏联也仍然是一个超级核大国。

所有的一切在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被颠覆。下午七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面前宣布辞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个庞大而僵化的共产主义磐石,正逐渐解体为各自独立的国家。戈尔巴乔夫再也发挥不了作用了。接着,鲍里斯·叶利钦作为新独立的俄罗斯的总统,打算前往戈尔巴乔夫的克里姆林宫办公室正式接管核提箱。届时,那两位上校将跟戈尔巴乔夫道别,随叶利钦离开。戈尔巴乔夫从1985年就开始统治这个超级大国,这是支配着横跨十一个时区的土地和半个地球的超级大国解体的最终阶段。这次交接就像是具有莎士比亚作品张力的戏剧的最后一幕。主要演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他们之间颇具威胁的相互影响已经打破了整个世界的力量平衡。这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争夺最高权力的终点,前者是被资本主义世界偶像化的共产主义者,从容而老练;后者是被西方各国的政要视为破坏者的民主派,冲动又酗酒。

△戈尔巴乔夫

在面对镜头时,被驱逐的总统和他的篡位者举止倒是都颇有政治家风范。但是,在世界历史上,鲜有如此重大的事件是由两个人之间强烈的相互厌恶来决定的。早些年,戈尔巴乔夫权力鼎盛时,曾公开羞辱叶利钦。这个魁梧的西伯利亚人从未忘记这份羞辱,1991年12月,两人的角色颠倒过来了。戈尔巴乔夫变成了受辱的一方,他与妻子赖莎被赶出总统住处时伤心得落了泪。就连为核通讯系统和代码的转移而精心设计的安排,也因为叶利钦的暴躁和戈尔巴乔夫的自傲在最后时刻陷入混乱状态。

然而,叶利钦的敌意和戈尔巴乔夫的虚荣也无法阻挡一个犹如政治奇迹的事件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能够与1918年奥匈帝国覆灭或1923年土耳其帝国垮台相提并论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却没有国外战争或流血革命作为催化剂。共产主义南斯拉夫在烈火中分崩离析,而苏联却在全世界难以置信的目光中几乎无波无澜地解体了。强大的苏维埃军队毫不抵抗就将一个由众多附属共和国组成的帝国拱手让出。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直到1991年初,都没有政治家或学者推测出即将在此年年末发生的历史剧变的规模和波及范围。

苏联诞生于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的内战,当时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派控制了旧沙俄帝国的绝大部分。随后,得益于工业化和约瑟夫·斯大林的铁腕政策,苏联在二战中击退了纳粹军队,并发展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随之而来的东西方之间的冷战形成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国际政治和假想。1991年12月25日,曾击溃希特勒德国军队的国家不复存在。用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话说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我们眼前轰然崩塌。”

戈尔巴乔夫为苏联共产主义的结束创造了条件,叶利钦则发动了致命的一击。但是,在现代,他们两个人都没有被尊为俄罗斯的民族英雄,他们进行权力交接的日子也没有在莫斯科被人纪念。当代领导人不鼓励对1991年12月25日进行任何形式的庆祝。就像普京说的一样,那天所发生的一切被很多俄国人看成一场“巨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就在戈尔巴乔夫辞职前几天,美国国务卿贝克访问了俄罗斯,访问期间,让贝克感到震惊的是,在所有的会议上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想让美国感到满意的强烈愿望”。在每个新共和国都试图与美国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的情况下,他认为“美国对它们行为的影响力”在此时达到了顶峰。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观察到这些新国家的行为“简直就是为了专门赢得美国对它们所作所为的支持而设计的”。所有新出现的国家对美国言听计从,竟至于宣布它们会遵守布什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民主原则,来获得外交认可。

在苏联最后的日子里,美国外交家和俄罗斯政治人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几乎每天都要相互商议。戈尔巴乔夫称美国大使为“同志”。贝克和与其地位相当的谢瓦尔德纳泽去对方的家中用餐,漫谈国际事务。中情局和克格勃的高层特工进行友好接触,他们已经相互监视几十年了。美国的传教士出现在莫斯科,兴高采烈地传教。二十位基督教领袖在苏维埃共产主义的最后几天访问了克里姆林宫,其中最狂热的一位传教士告诉戈尔巴乔夫:“你是美国教堂最求之不得的人,你是传达上帝旨意的人。”在最后的二十四个小时里,克里姆林宫的走廊上回荡着带有美国口音的英语,美国的电视台工作人员都挤进总统办公室,记录这最后的时刻。唯一在电视上播放的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两个竞争对手的采访,是在美国新闻频道播出的。

苏联的最后一天pdf截图

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7)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8)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9)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10)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11)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全文精彩在线试读-苏联的最后一天pdf完整电子版插图(12)

评分及评论

无用户评分

来评个分数吧

  • 5 分
    0
  • 4 分
    0
  • 3 分
    0
  • 2 分
    0
  • 1 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