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

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

编辑点评: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

《行为经济学》用生动简练的通俗化语言和生活中不理性的消费事例,向读者展示了行为经济学的独特魅力。书中初步介绍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验等内容,感兴趣的欢迎下载阅读

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的钱花起来不心疼而有的钱却会精打细算?

为什么在赢100元和输100元的概率各半时几乎没有人想赌?

掌握哪些经济学原理,可以让我们避开日常消费的一个又一个心理陷阱,活得更精明?

《行为经济学》用生动简练的通俗化语言和生活中不理性的消费事例,向读者展示了行为经济学的独特魅力。书中初步介绍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验,

用近50个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的小故事揭秘了人们非理性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与深层逻辑,让读者清楚地看到,日常经济决策接近出于人性,认清你的情绪,避开心理陷阱,才能成为聪明的商家和消费者!

相关内容部分预览

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1)

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2)

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3)

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4)

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5)

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6)

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7)

作者简介

心一,经济学硕士,心理学学士。主要研究内容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均衡价格理论等,

致力于以故事解读经济学原理,通俗易懂。担任多家电台、电视台财经评论员。

编辑推荐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故事书

中国学者用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的小故事,和我们聊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眼中的“”的“犯傻”行为,让你抛掉传统的直觉式思维,用经济学思维分析问题,找到深层动机,明智决策,做复杂世界里的明白人。

★文科生也能读懂的花钱心理学——实用

下馆子吃饭……事例生动,场景鲜活,一笔笔消费说的就是你的事儿。没公式有故事,文科生表示“读起来没压力”。明确告诉你在消费时是如何“被套路”的,让你秒破商家诡计,从此不当“*”。

★搞懂人性中的经济学,一年真的可以赚100万!——还是实用

心理账户,损失厌恶……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赚钱是的生意。跟着诺奖得主学如何用经济学思维破除投资迷思、避免理财陷阱,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有用是标配,有趣才是*的*要素!——哈哈哈,有意思

如果你有50元,你愿意留下20元还是退回30元?航空事故致死率和*的致死率,哪个更高?一对夫妻,丈夫的工资是每月5000元,

你认为妻子的工资应该是每月多少钱?……、谷歌无法告诉你的东西,这本书告诉你!让你在“哈哈哈哈”中轻松涨见识,成为屋子里有趣的人!

目录

PART 1 合理决策的不合理

1章 原来大脑是这样计算的

忽大忽小的500元

选择越多,让人越混乱

问法改变,决定就不同

第2章 自相矛盾的决定

如何引导顾客做选择?

有三个选项时,人们会选中间那一个

内心不安时,会逃避做决定

第3章 决策的错觉和陷阱

荒谬的偏好顺序

为不合理决策付出惨痛代价

高估已经拥有的物品的价值

人有维持现状的倾向

为什么无法及时终止亏损?

赢得竞标,反而不开心?

被数字印象牵着走

第4章 “先入为主”的认知陷阱

凭直觉做判断的后果

错觉其实很普遍

不合理的思考

第5章 换个角度,决定大不同?

很可能赔钱时,会变得更敢赌

稳赚的时候,就变得保守

改变提问方式,足以影响决策

第6章 为什么老是在亏钱?

出租车司机在下雨天提早收工

卖掉赚钱的股票,抱紧赔钱的股票

什么事现在不做,以后会后悔?

第7章 有关金钱的错觉

你对实质收入的注重胜过账面收入吗?

少不要紧,重点是不能比同事低

损失10万元的失落,大过赢得10万元的喜悦

PART 2 其实我们不了解自己

第8章 同样是,感受大不同

找出自相矛盾的答案

情绪影响对数字的判断

“1%”和“每100人之中有1人”的差别

杯子小一点,感觉分量比较多?

第9章 和拉锯

相对比更耸人听闻

搞懂统计数据,认清事物本质

10章 高估自己的判断力

越*,越容易自以为是

自大造成的陷阱

成功是自己了不起,失败是因为别人不好

人们只看得见自己想看的

高谈阔论的“事后诸葛亮”

11章 投资人的心理

一味追求*,不见得就低

对过去表现良好的股票过度乐观

越清楚情况,投资越顺利?

积极买卖,造成亏损

PART 3 喜怒哀乐的决定力

12章 盈亏的游戏

与人交手时的心理战

合作博弈

理论和实际的差距

13章 会发怒的神经元

大脑痛苦的时候

了解别人的想法,再决定自己的做法

伸张正义的复仇带来快感

14章 看穿人心的镜像游戏

以神经生物学解释金钱游戏

同理心来自镜像神经元

道德判断的两难,大脑怎么说?

15章 情感与理性的角力

理性是有*的

情感是*的助力

人与鸽子的相似处

16章 太有人性的大脑

人的内心有理性不了解的道理

刷卡付费减轻了神经的痛苦

合理决策的人,能妥善操控情感

结语 懒人经济学

决策何须太费力

自动反应的陷阱

认清自己的

行为经济学读后感

翻遍全书看不到对作者的介绍。读后感觉大概是经济学本科或硕士,从公开出版物中找资料整理汇编成这么一本书。

卖书网站上介绍说作者是经济学硕士,心理学学士。搜名字没有结果,显然是个匿名或名气实在太小。

主要内容是各种心理学实验,以及根据这些心理学实验得出的结论。实验和结论看着大部分都眼熟。作者有时候也引用一些专家学者的言论,但是不给出信息来源。

有权威的信息来源说,这些心理学实验,许多是没法重复的,因此结论也是可疑的。这一点书中当然没提,读者需要注意。

考虑到作者的权威性、可信度存疑,本书我不推荐阅读。

总体评价2星,价值很小。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埃尔德·沙菲尔( Eldar Shafir)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一般人在回答这类问句时, 会特别注意负面的信息, 即坏的一面比好的一面更容易左右人们的选择。 这种情况下, 不想投票给甲先生的人只占8%,而不想投票给乙先生的比例却高达92%。P11

2:一个是候选人的角度——站在甲先生的立场上, 只要把选举活动聚焦于竞争对手的负面信息, 让选民注意对手坏的一面即可; 站在乙先生的立场上, 则要将选民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好的一面,唯有这样做, 才能增加当选的概率。P12

3:大家已经看到,考试成绩及格与否对于是否去旅行的决定并无多大影响,即无论考试成绩及不及格,当事人都能找到去旅行的。正当。理由如果考试成绩不及格,必须加倍努力准备重考,那么不妨在闭门苦读之前先去旅行一次,放松心情;如果考试成绩够好,去旅行就等于犒劳自己。

4:但是,在还不知道考试成绩的情况下,当事人就缺少了去旅行的"正当"理由,放不下内心的不安(要是出门旅行之后才得知自己考试不及格,该怎么办),所以,为了避免内心的挣扎与煎熬,他们并没有做出是否去旅行的决定。如果没有这些心理挣扎,他们应该早就能决定要不要去旅行了。P21

第一,无论当事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模式,一般人总会回避造成自己内心挣扎的选项。要从乙女士和丙女士当中选择其一进行手术并不容易,既然如此,干脆选择最不会造成自己内心不安的甲先生。P22

5:实验,证实了著名的"偏好反转"(Preference Reversal)现象。这两位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赌局的赌注大小和奖金的数额密切相关,不过选择赌注时却和胜算概率密切相关。P26

6:个人一旦拥有了某项物品,那么在他眼里,该物品的价值会顿时高涨到没有那项物品的人所认定的两倍。P31

7:当人们处于亏损状态时,对待风险的态度会发生改变。因为不想落入稳赔的局面,就会想着如何回避风险。不卖就不算赔, 从而抱着下跌的股票不放, 以致被深深套牢。P69

8:这就是所谓的“省略谬误”。即使不打预防针的危险性高过打预防针,人们还是想通过不打预防针去回避打预防针带来的危险。 “省略谬误”隐含着不想后悔(后悔厌恶)的一面。P70

9:大家都不喜欢懊悔的滋味。生活中,下定决心改变现状比下定决心维持现状更难,因为前者总会让当事人感到责任更加重大。P71

10:4岁以下或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会回答“铅笔”,是因为他们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无法掌握介于“牛奶糖盒子里放着铅笔” 的客观事实和“不知情者会认为牛奶糖盒子里放着牛奶糖” 的主观认知错误之间的差异

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截图

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8)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9)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10)行为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行为经济学如何避开日常消费的心理陷阱pdf高清版插图(11)

评分及评论

无用户评分

来评个分数吧

  • 5 分
    0
  • 4 分
    0
  • 3 分
    0
  • 2 分
    0
  • 1 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