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点评:投资前必须读懂宏观经济电子书
本书将为你解读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等27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本书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对宏观经济领域的27个重要的指标行了详细解读,感兴趣的欢迎下载阅读
内容介绍
在市场经济日益活跃的今天,要想有效地行企业经营或个人投资,必须了解宏观经济。本书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对宏观经济领域的27个重要的指标行了详细解读,
使读者掌握个人投资的基本知识,并能依据各种指标数据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同时学会将宏观经济的思维巧妙地运用到企业运作、投资理财、消费决策及工作中,从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减少风险,把握机遇,获得更好的收益。
相关内容部分预览
目录
前言
第1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GDP的含义,如何核算GDP
GDP能衡量一切吗
“绿色GDP”与GDP是什么关系
投资必读
第2章 经济增长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一回事吗
了解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谁都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作者简介
才永发笔名余一,理财类图书新锐策划人,和讯网财经频道客座顾问。著有《工薪阶层理财经》、《中产阶层理财经》、
《可爱宝贝理财经》、《单身贵族理财经》、《恩爱夫妻理财经》、《老爸老妈理财经》等。
价值投资者需要懂宏观吗?
做投资,你多谈一分钟“宏观经济”你就多浪费了一分钟。有价值投资者如是说。但橡树资本掌门人霍华德·马克思却在新书里大谈经济周期。那么,价值投资者需要懂宏观经济吗?我认为是必须要懂的。
价值投资者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公司和行业,基本集中在中观和微观上,似乎不需要宏观分析。彼得·林奇不看宏观不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吗?
如果企业是鱼,那宏观经济状况就是水。鱼活得好不好,跟它生存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区别在于好公司在环境不好的时候可以抗过去,不好的公司可能就垮掉了。
当然也有在宏观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实现了高速增长的行业和公司,但毕竟数量太少。宏观经济不好的情况下,估值也上不去。投资者赚取的是企业发展的钱,但一旦买贵了,在估值下跌的过程中说不定还会亏损。
价值投资者最大的问题是找到好公司并不难,但什么价格是好价格是很难确定的。PB0.7算低估还是0.3算低估?PE8倍买还是5倍买?安全边际到底在哪里?买高了,被套30%–50%,一套一年半载,
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而且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其实忍受痛苦煎熬的心理成本更大。把估值标准定更加严格吧,又有踏空的风险。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自己能理解的好公司,花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了一个透彻,
PB0.6的时候没有买,觉得0.4更加安全。可市场偏偏不给机会,到0.5的时候就不跌了。0.7买不买?纠结。0.8了,怎么办?1.2了,糟了,不便宜了,感觉牛市来了,买不买?不买?会踏空哦!
再等几年会不会有这个价呢?会不会错过一大波牛市呢?买?0.6的估值没有买,现在1.2了,不便宜了啊!好公司还要有好价格才行啊!继续纠结。。。。。。最后可能眼一闭,牙一咬,买吧!买高了,
可能遇到回调被套,后续盈利空间也有限,估值高了嘛。或许没有买,错过一大波牛市,又要等个三五年甚至七八年才能再次等到低估的好时机。然后呢?再次陷入纠结。。。。。。
其实估值难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解决的方法不在传统的价值投资的范围内。股票的估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很多人认为是大众的情绪。这种观点既对,又不完全对。大众不理性的情绪会把股价推到不合理的高度或者不合理的低点,
但这不是市场价格转折的决定性因素。决定股票估值水平的是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可以通过M1,M2和社会融资总额同比增速等指标观察)。商品和资产的交换价格和社会中的流通货币量密切相关。举个例子,有100个杯子需要交易,
现在流通中货币的数量是1000元,那么每个杯子的交易价格就是10元。当流通中的货币增多了,比如增加到2000元,那么每个杯子的交易价格就会变成20元。杯子还是一样的杯子,但货币数量增加了,价格就变高了。
同样的道理,当货币由紧变松时,股票价格会普遍上涨,估值水平会抬升。反之亦然。价值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宏观中货币数量的变化指标或者央行加减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等行为决定是否要买卖股票,而不是拍脑袋似的定一个所谓的安全边际值。
价值投资者推崇备至的芒格老先生提出的多元思维的核心思想是用多个模型,多个角度看待一个事物。当价值投资的传统模型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不妨用宏观模型去看看,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