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

编辑点评:西方经济学名著译丛书籍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将数本西方经济学经典收入囊中,此套书包含了马克思、马尔萨斯、威廉配第、弗兰克.奈特、约翰贝茨克拉克、鲁道夫希法亭、阿弗里德马歇尔、约翰梅纳德凯思斯等作者的经典著作。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版预览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1)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2)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3)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4)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5)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6)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7)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8)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9)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10)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11)

内容简介

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名著,如以1882年上海美华书馆印行《富国策》[英国经济学家H.福西特(1833~1884)《政治经济学指南》(1863年)中译本]为开端,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回顾这段不算很长然而曲折的历程,不难看出它同中国社会百多年来的巨大深刻的变迁密切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思想界特别是经济思想界潮流和走向的某种折射和反映。单就建国以来对西方经济学名著的翻译出版来说,窃以为明显呈现出各有特点的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间,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其宗旨在于提供批判的对象和资料。对于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可避免发生及其长短是非,人们的看法和评价可能不尽一致,但此种局面不能再原封不动地维持下去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对西方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出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短短二十多年间,翻译出版数量之巨,品种之多,速度之快,影响之广,均前所未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进步,主流无疑是好的;但也难免有选材不够精当和译文质量欠佳之嫌。华夏出版社推出这套新的《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可谓正逢其时。

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中国经济学队伍的建设和壮大,我们需要更多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经济学;而以往几十年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正在变成宝贵的财富,使我们将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名著这项事业,得以在过去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会以实践为标准,比以往更恰当地把握选材范围和对象,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西方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将各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著作纳入视野;我们对译文质量会以人所共知的“信、达、雅”相要求,尽力向读者推出上乘之译作。我们还会认真听取广大读者和学者的任何批评和建议,在分批推出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目录大全

财富的分配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前 言

目录

第1章 依靠分配解决的问题

第2章 分配在传统经济学各分支学科中的地位

第3章 分配在经济学各自然分支学科中的地位

第4章 一般经济规律中分配的基础

第5章 实际分配——社会组织的结果

第6章 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

第7章 静态社会状态下的工资——独特的劳动产品

第8章 劳动的具体产品可怎样加以区别

第9章 资本与资本货物的比较

第10章 资本和资本货物的种类

第11章 社会劳动的生产率取决于社会劳动与资本的数量关系

第12章 工资和利息的调节者——最终生产率

第13章 按地租公式计量的劳动和资本的产量

第14章 各行各业小组的收入

第15章 消费资料的边际效率——按小组分配的基础

第16章 消费资料的边际效率如何计量

第17章 生产资料最终增量的效率如何检验

第18章 资本依靠质的增量实现的增长

第19章 各行业小组分配劳动和资本的方式

第20章 资本分配巧当则生产与消费实现协调

第21章 经济因果关系理论

第22章 应用于各种具体工具产品产量的经济因果关系的规律

第23章 各种租金与价值及其与小组分配的关系

第24章 工业生产要素及其产品的计量单位

第25章 动态社会的静态标准

第26章 近似的静态标准

封底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目录

导 言

第一部分 引 论

第1章 利润和不确定性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第2章 利润理论;变化、风险与利润的关系

第二部分 完全竞争

第3章 选择和交换理论

第4章 联合生产和资本化

第5章 没有不确定性的变化和发展

第6章 完全竞争的次要的前提条件

第三部分 贯穿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不完全竞争

第7章 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意义

第8章 应对不确定性的组织和方法

第9章 企业和利润

第10章 企业和利润(续)

第11章 不确定性与社会发展

第12章 不确定性和利润的社会问题

封底

福利经济学:全2册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中译者序

目录

第一编 福利与国民收入

第1章 福利与福利经济

第2章 欲望与满意感

第3章 国民收入

第4章 维持资本完整无损的含义

第5章 国民收入大小的变化

第6章 国民收入大小变化的量度

第7章 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大小的变化

第8章 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

第9章 对于人口数量产生的反作用

第10章 国民收入与国民素质

第11章 以下的讨论方法

第二编 国民收入的大小与资源在不同的用途之间的分配

第1章 导 言

第2章 边际社会净产量与边际私人净产量的定义

第3章 边际社会净产量的价值与国民收入的大小

第4章 收益率与边际私人净产量价值

第5章 消除移动障碍的作用

第6章 不完备知识对收益均等性所造成的障碍

第7章 由于进行交易时所用单位的不完全可分性对收益均等性造成的障碍

第8章 不同行业和区域需求的相对变化对收益均等性所造成的障碍

第9章 边际社会净产量与边际私人净产量之间的差异

第10章 关于产业形态的边际私人与社会净产量

第11章 递增的与递减的供给价格

第12章 竞争价格的政府管制

第13章 供给的政府管制

第14章 垄断的条件

第15章 垄断竞争

第16章 单纯垄断

第17章 歧视性垄断

第18章 铁路运费的特殊问题

第19章 购买者协会

第20章 政府当局的干预

第21章 垄断的政府控制

第22章 行业公营

第三编 国民收入与劳工

第1章 行业秩序

第2章 行业纠纷的分类

第3章 进行调解和仲裁的主动性安排

第4章 调 解

第5章 强行干预

第6章 行业秩序的分析性考察

第7章 劳动时数

第8章 行业支付报酬的方法

第9章 职业与地域之间的劳动配置

第10章 职业介绍所

第11章 失业与短时间工作制

第12章 对提高工资率进行干预的可行性

第13章 雇用劳工的方法

第14章 在工资率不公平的地区和职业中为提高工资率所进行的干预

第15章 特定行业内的公平工资

第16章 基于可变关系的公平性

第17章 在工资率已经公平的地区和职业中为提高工资率所进行的干预

第18章 工资率与生产能力

第19章 国民最低计时工资率

第20章 某些行业的固定工资率和浮动工资率

第四编 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1章 不和谐问题概述

第2章 帕累托法则

第3章 资本和劳动的供给

第4章 发明与改进

第5章 工资管制

第6章 配 给

第7章 工资补贴

第8章 从相对富裕者向相对贫穷者的直接转移

第9章 对于从富人那里转移的预期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第10章 对于向穷人转移的预期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第11章 对于穷人所购买的物品的补贴

第12章 从富人那里向穷人转移的事实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第13章 国民最低实际收入标准

附 录

附录一 承担不确定性是一种生产要素

附录二 需求弹性的测算

附录三 竞争与垄断的某些问题的图形与数学分析

一 正常的供给价格

二 多企业行业

三 单企业行业

四 多企业行业的理想产量

五 单企业行业的理想产量

六 需求价格与边际需求价格

七 简单垄断与最高限价

八 歧视性垄断的某些问题

九 行业酬报的方法

十 剥削的含义

附录四 与税收相关的实际收入的量度

附录五 报废及其相关问题

附录六 实际收入与经济福利

二 问题的提出

三 有关收入的推断

四 有关经济福利的推断

附录七 双头垄断

附录八 全面垄断

附录九 不完全竞争

附录十 替代弹性

附录十一 效用的可量度性与可比较性

一 福利经济学的目的

二 经济福利的含义

三 同一个人所享有的满意感原则上的可量度性与可比较性

四 事实上的可比较性

五 个人之间的比较

封底

赋税论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赋税论

1899年重印版说明

前 言

目录

第1章 公共开支的内容

第2章 公共开支增加和加重的原因

第3章 导致国民不甘心承担赋税的原因如何才能减少

第4章 赋税征收的方法

第5章 利息

第6章 关税和自由港

第7章 人头税

第8章 彩票

第9章 捐献

第10章 刑罚

第11章 垄断和官职

第12章 什一税

第13章 其他几种征款的方法

第14章 货币的升值与贬值

第15章 国内消费税

封底

《资本论》选读和简论

封面

扉页

版权信息

谨献

《资本论》选读和简论说明

目录

《资本论》简论

《资本论》概观

领会马克思对阅读《资本论》的提示

《资本论》第一卷选读的理论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资本论》第二卷选读的理论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资本论》第三卷选读的理论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资本论》选读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跋

法文版序言和跋

第三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1章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第2章交换过程

第3章货币或商品流通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货币

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4章货币转化为资本

1.资本的总公式

2.总公式的矛盾

3.劳动力的买和卖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5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过程

2.价值增殖过程

第6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7章剩余价值率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

3.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

4.剩余产品

第8章工作日

1.工作日的界限

2.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工厂主和领主

3.在剥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英国工业部门

4.日工和夜工。换班制度

5.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叶关于延长工作日的强制性法律

6.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对劳动时间的强制的法律限制。1833~1864年英国的工厂立法

7.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英国工厂立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第9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10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第11章协作

第12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1.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

2.局部工人及其工具

3.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

4.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5.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第13章机器和大工业

1.机器的发展

2.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3.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4.工厂

5.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6.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

7.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

8.大工业所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

9.工厂立法(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它在英国的普遍实行

10.大工业和农业

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14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第15章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1.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强度不变(已定),劳动生产力可变

2.工作日和劳动生产力不变,劳动强度可变

3.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工作日可变

4.劳动的持续时间、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同时变化

第16章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第六篇工资

第17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第18章计时工资

第19章计件工资

第20章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21章简单再生产

第22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

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

4.几种同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无关但决定积累量的情况: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力;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预付资本的量

5.所谓劳动基金

第23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在资本构成不变时,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3.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5.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例证

第24章所谓原始积累

1.原始积累的秘密

2.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

3.15世纪末以来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压低工资的法律

4.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

5.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6.工业资本家的产生

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25章现代殖民理论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恩格斯编

序言

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1章货币资本的循环

1.第一阶段 G—W

2.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

3.第三阶段 W′—G′

4.总循环

第2章生产资本的循环

1.简单再生产

2.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3.货币积累

4.准备金

第3章商品资本的循环

第4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第5章流通时间

第6章流通费用

1.纯粹的流通费用

2.保管费用

3.运输费用

第二篇资本周转

第7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第8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形式区别

2.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

第9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第10章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

第11章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李嘉图

第12章劳动期间

第13章生产时间

第14章流通时间

第15章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1.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相等

2.劳动期间大于流通期间

3.劳动期间小于流通期间

4.结论

5.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

1.年剩余价值率

2.单个可变资本的周转

3.从社会的角度考察的可变资本的周转

第17章剩余价值的流通

1.简单再生产

2.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18章导言

1.研究的对象

2.货币资本的作用

第19章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

1.重农学派

2.亚当·斯密

3.以后的经济学家

第20章简单再生产

1.问题的提出

2.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

3.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Ⅰ(v+m)和Ⅱc的交换

4.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

5.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中介作用

6.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

7.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8.两个部类的不变资本

9.对于亚当·斯密、施托尔希和拉姆赛的回顾

10.资本和收入:可变资本和工资

11.固定资本的补偿

12.货币材料的再生产

13.德斯杜特·德·特拉西的再生产理论

第21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1.第Ⅰ部类的积累

2.第Ⅱ部类的积累

3.用公式来说明积累

4.补充说明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上)恩格斯编

序言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1章成本价格和利润

第2章利润率

第3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第4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第5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1.概论

2.靠牺牲工人而实现的劳动条件的节约

3.动力生产、动力传送和建筑物的节约

4.生产排泄物的利用

5.由于发明而产生的节约

第6章价格变动的影响

1.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

2.资本的增值和贬值、游离和束缚

3.一般的例证:1861~1865年的棉业危机

第7章补充说明

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8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第9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10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

第11章工资的一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第12章补充说明

1.引起生产价格变化的原因

2.中等构成的商品的生产价格

3.资本家的补偿理由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飞降的规律

第13章规律本身

第14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1.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

2.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

3.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

4.相对过剩人口

5.对外贸易

6.股份资本的增加

第15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1.概论

2.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3.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4.补充说明

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第16章商品经营资本

第17章商业利润

第18章商人资本的周转。价格

第19章货币经营资本

第20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第21章生息资本

第22章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

第23章利息和企业主收人

第24章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

第25章信用和虚拟资本

第26章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

第27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第28章流通手段和资本。图克和富拉顿的见解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下)

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续)

第29章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

第30章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Ⅰ

第31章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Ⅱ(续)

1.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

2.资本或收入转化为货币,这种货币再转化为借贷资本

第32章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Ⅲ(续完)

第33章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

第34章通货原理和1844年英国的银行立法

第35章贵金属和汇兑率

1.金贮藏的变动

2.汇兑率

第36章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

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第37章导论

第38章级差地租:概论

第39章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级差地租Ⅰ)

第40章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级差地租Ⅱ)

第41章级差地租Ⅱ——第一种情况:生产价格不变

第42章级差地租Ⅱ——第二种情况:生产价格下降

1.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变

2.追加资本的生产率降低

3.追加资本的生产率提高

第43章级差地租Ⅱ——第三种情况:生产价格上涨。结论

第44章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第45章绝对地租

第46章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土地价格

第47章资本主义地租的起源

1.导论

2.劳动地租

3.产品地租

4.货币地租

5.分成制和农民的小块土地所有制

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第48章三位一体的公式

第49章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

第50章竞争的假象

第51章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第52章阶级

计量单位和货币名称表

作者简介

封底

金融资本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目录

前 言

第一编 货币与信用

第1章 货币的必然性

第2章 流通过程中的货币

第3章 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 信用货币

第4章 产业资本流通中的货币

货币资本的周期性游离和闲置

闲置资本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闲置的货币资本通过信用向执行职能的货币资本的转化

第5章 银行和产业信用

第6章 利息率

第二编 资本的动员 虚拟资本

第7章 股份公司

股息与创业利润

公司的融资。公司和银行

股份公司和私人企业

股票的发行

第8章 证券交易所

证券与投机

证券交易所的职能

股票交易所的交易

第9章 商品交易所

第10章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第三编 金融资本及其对竞争的限制

第11章 利润平均化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12章 卡特尔和托拉斯

第13章 资本主义垄断与商业

第14章 资本主义垄断和银行 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

第15章 资本主义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和金融资本的历史趋势

第四编 金融资本与危机

第16章 危机的一般条件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平衡条件

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平衡条件

第17章 危机的原因

第18章 商业周期过程中的信用条件

第19章 萧条时期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

第20章 危机特征的变化 卡特尔与危机

第五编 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

第21章 商业政策的重新定位

第22章 资本输出与经济区的争夺

第23章 金融资本和阶级

第24章 劳动合约矛盾与争端

第25章 无产阶级和帝国主义

封底

经济学原理 上册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中译本导读

目录

原著第一版序言

原著第八版序言

第一篇 导 言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经济学的实质

第3章 经济学普遍原理或经济规律

第4章 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

第二篇 基本概念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财 富

第3章 生产 消费 劳动 必需品

第4章 收入 资本

第三篇 论需求及其满足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需求与活动的关系

第3章 消费者需求的等级

第4章 需求弹性

第5章 一物不同用途之间的选择立即使用与延缓使用

第6章 价值与效用

第四篇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土地肥力

第3章 土地肥力(续前) 报酬递减倾向

第4章 人口的增长

第5章 人口的健康与强壮

第6章 工业训练

第7章 财富的增长

第8章 工业组织

第9章 工业组织(续前) 分工机械的影响

第10章 工业组织(续前) 将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

第11章 工业组织(续前) 大规模生产

第12章 工业组织(续前) 企业管理

第13章 结论 报酬递增倾向与报酬递减倾向的相互关系

第五篇 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

第1章 绪论 论市场

第2章 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

第3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

第4章 资金的投放与分配

第5章 正常需求和供给的均衡(续)关于长期与短期

第6章 连带需求与复合需求连带供给与复合供给

第7章 直接成本和总成本同连带产品的关系销售成本 风险保险 再生产成本

第8章 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 一般原理

第9章 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一般原理(续)

第10章 边际成本和农产品价值的关系

第11章 边际成本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关系

第12章 从报酬递增规律来看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

第13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变动的理论与最大限度满足的原理的关系

第14章 垄断理论

第15章 供求均衡一般理论的总结

封底

经济学原理 下册

封面

书名页

【作者简介】

目录

第六篇 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1章 分配概论

第2章 分配概论(续)

第3章 劳动工资

第4章 劳动工资(续)

第5章 劳动工资(续)

第6章 资本的利息

第7章 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

第8章 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续)

第9章 地 租

第10章 土地租佃

第11章 分配总论

第12章 进步对价值的总的影响

第13章 进步和生活标准的关系

附录一 自由工业和企业的发展

附录二 经济学的发展

附录三 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

附录四 抽象推理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附录五 资本的诸定义

附录六 物物交换

附录七 地方税的征税范围及有关政策的几点建议

附录八 关于报酬递增静态假设运用的局限性

附录九 李嘉图的价值论

附录十 工资基金学说

附录十一 几种剩余

附录十二 李嘉图关于农业税和土地改良的理论

数学附录

封底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目录

前 言

第一卷 引 论

第1章 一般理论

第2章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3章 有效需求原理

第二卷 定义与观念

第4章 单位的选择

第5章 决定产量与就业量的期望值

第6章 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

一 收 入

二 储蓄和投资

附 录 论使用者成本

第7章 进一步探讨储蓄和投资的意义

第三卷 消费倾向

第8章 消费倾向一:客观因素

第9章 消费倾向二:主观因素

第10章 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

第四卷 投资诱导

第11章 资本边际效率

第12章 长期预期状态

第13章 利息率的一般理论

第14章 古典学派的利息率理论

附 录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其他著作中的利息率理论

第15章 流动性偏好的心理动机和商业动机

第16章 关于资本性质的几点观察

第17章 利息与货币的主要特性

第18章 重述就业一般理论

第五卷 货币工资与价格

第19章 货币工资的变动

附 录 庇古教授的《失业论》

第20章 就业函数

第21章 价格论

第六卷 一般理论引起的若干简论

第22章 略论经济周期

第23章 论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第24章 关于《通论》可能产生的社会哲学的总结

封底

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译者前言 —重读魁奈经济著作有感—

目录

农场主论

谷物论

大农经营的谷物生产

小农经营的谷物生产

有利条件下的谷物生产

评谷物生产的优越性

征收粮食作物土地税问题

论谷物出口

经济管理之准则

财富对谷物生产之必要性

以谷物生产为生的人口的问题

关于谷物价格

人口论

人口状况

人口缩减和增长的原因

人口增长完全取决于财富增长,取决于劳动、人力和这些财富本身的使用方式

赋税论

货币财富

再生产的财富

纯产品

土地所有者不应当保存纯产品

工业收入

货币财富

对外贸易

英国的贸易

财富的计量

土地税

间接税

王国的收入与农产品的价格成比例

征税的费用

真实的源泉

对葡萄园征收土地税

殖民地的产品

包收捐税

从事贸易的贵族

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

准则三十条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对准则的注释

魁奈致米拉波的信(之一)

经济表(第一版)

论国民年收入分配的变化

经济表(第一版)

魁奈致米拉波的信(之二)

经济表(第二版)

苏利《王国经济准则》摘录

经济表(第二版)

经济表(第三版)

经济表的说明

经济表(第三版)

农业哲学(第七章)

支出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本章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初步的说明

第三节 商业与其费用的关系,商业与土地收入的关系

第四节 详细说明“表”中所示的支出和产品的关系

第五节 谷物的支出和产量的关系

第六节 其他农业部门的支出和产量的关系

第七节 对本章的说明

农业哲学(摘录):给农业协会的报告

自然权利

第一章 什么是人的自然权利

第二章 人的自然权利的范围

第三章 人的自然权利的不平等

第四章 从相互关系看自然权利

第五章 在君主统治下结合成社会的人们的自然权利

答M.X.先生

关于商业

第一次对话(摘录)

关于手工业劳动

第二次对话

关于货币利息的考察

经济表的分析

表明农业国每年支出分配的经济表算术图式分析

总 结

重要的注释

第一个注释

第二个注释

第三个注释

第四个注释

第五个注释

第六个注释

第七个注释

第一经济问题

问 题

答 案

例 证

作 业

第一个情况

第二个情况

收入增量的分配

要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

准确的答案

注 释

中国的专制制度(第八章)

中国的法律与作为繁荣政府的基础的自然原则之比较

第一节 社会的基本法则

第二节 保护性政权

第三节 人们创设的各种统治方式

第四节 社会权利的保证

第五节 自然法则保证国王和人民之间的一致

第六节 社会的基本法则不是由人制定的

第七节 征税权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

第八节 自然法

第九节 完善政府的基本法则的明确性足以保证自然法

第十节 研究和学习自然的基本的社会法则的必要性

第十一节 各种不同的社会形式

第十二节 农业社会

第十三节 农业社会中原始简单的管理

第十四节 财富的公有及其自然与和平的分配,人身自由,对每日获得的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第十五节 部落之间的战争

第十六节 保卫国家要以力量为后盾,力量需要财富,财富又因力量不同而有差别

第十七节 农业社会的建立,在这里可以自然地发现为生存所必需的一切条件

第十八节 建立保护权力

第十九节 实用立法

第二十节 国家的收入

第二十一节 取消一切特殊的个人利益

第二十二节 减少司法费用

第二十三节 国际法

第二十四节 公共款项的核算

第二经济问题

决定间接税的后果

初步的说明

资 料

注 释

第一个注释

第二个注释

第三个注释

第四个注释

扣 除

答 案

第一种类型的危害

第二种类型的危害

第三种类型的危害

第四种类型的危害

结 论

译后记

封底

垄断竞争理论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目录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纯粹竞争条件下的价值

1.与供求平衡相区别的均衡

2.纯粹竞争条件下的个别销售者

3.成本曲线与生产规模

对背离均衡的注释

第3章 双垄断与寡头垄断

1.问题的陈述

2.不考虑相互依赖:每个销售者假设其对手的供给不变

3.不考虑相互依赖:每个销售者假设其对手的价格不变

4.承认相互依赖

5.不确定性的影响

6.总 结

第4章 产品差别

1.产品差别的含义

2.专利与商标

3.完全垄断的经济秩序

4.垄断竞争

第5章 产品差别与价值理论

1.导 言

2.个别均衡

3.集团均衡

4.小集团:寡头垄断加产品差别

5.超额生产能力下的均衡

6.每个生产者周围的条件的多样性

7.纯粹竞争和垄断竞争的比较

第6章 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对比

1.销售成本如何影响需求?

2.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区别

3.区别的意义

第7章 销售成本与价值理论

1.销售成本曲线

2.个别均衡

3.集团均衡

4.小集团与销售成本

5.销售成本与超额生产能力

6.每个生产者周围的条件的差异

7.结 论

第8章 垄断竞争与分配的生产力理论

第9章 垄断竞争与不完全竞争的区别

1.一些普遍的错误观念

2.区别于不完全竞争的垄断竞争

附录A 双头垄断和寡头垄断的数学原理

附录B 个别生产者的成本曲线

1.“设备”与包络线

2.可分性与规模经济

3.比例性与规模不经济

4.不变比例与同质

5.总结:比例与规模

6.无差异曲线分析

附录C 纯粹空间竞争

附录D 作为垄断收入的城市租金

附录E 赞同商标侵害与“不公平交易”的一些观点

封底

人口原理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序言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附录一:凯恩斯笔下的托马斯·马尔萨斯

一、第一位剑桥经济学家

二、托马斯·马尔萨斯:百年训谕

附录二:威廉·葛德文之简介

威廉·葛德文

译后记

封底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封面

版权页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或对外贸易的余额是我国财富的衡量尺度

献给

目录

1895年重印版说明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或对外贸易的余额是我国财富的衡量尺度

第1章 一个全才外贸商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素质

第2章 使王国致富以及增加我国财富的手段

第3章 增加我国商品输出和减少对国外商品消费的特殊方式及手段

第4章 输出货币换回商品是增加我国财富的手段之一

第5章 对外贸易是提高我国土地价格的惟一手段

第6章 靠制定和颁布各种国内禁令的方法,西班牙并不能保证其财富不流入其他国家

第7章 对外贸易的各种收益

第8章 提高或贬低我国的币值,既不能增加本国的货币,也不能防止货币输出

第9章 准许外国货币以高于其实际价值 的比率兑换我国货币并允许其在我国流通,不会使我国的财富增加

第10章 颁布现金使用法令不能增加也无法保护我国的财富

第11章 勒令输出鱼、谷物或军火的商人将其所售货款的部分或全部以货币的形式带回国,不会增加我国的财富

第12章 在国内或国外用汇票付款或收款时贬低我国的币值,不会减少我国的财富

第13章 专营货币兑换的商人不会增加或减少我国的财富

第14章 银行家和汇兑商人为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

第15章 论我国存在的一些浪费现象及问题,虽然这不会损害我国的贸易和财富

第16章 如何公正合理地增加王室收入

第17章 强大的国王是否必须积累财富

第18章 一个国王每年积累多少财富才是合适的

第19章 论源自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的不同后果

第20章 论获得作为财富衡量尺度的外贸差额的惯例与方法

第21章 上述关于金银输入与输出的论述所得出的结论

封底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目录

英译者序

作者传略

著者自序节录

第一部分 历 史

第1章 意大利人

第2章 汉萨商人

第3章 荷兰人

第4章 英国人

第5章 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

第6章 法国人

第7章 德国人

第8章 俄国人

第9章 美国人

第10章 历史的教训

第二部分 理 论

第11章 政治和世界主义经济学

第12章 生产能力理论和价值理论

第13章 国家商业活动的划分和国家生产能力的联合

第14章 私人经济与国民经济

第15章 民族主义与国家经济

第16章 大众经济与国家财政管理,政治经济学与国民经济学

第17章 制造能力与国家的个人、社会和政治的能力

第18章 制造能力与国家的自然生产能力

第19章 制造能力与国家工具能力(物质资本)

第20章 制造能力与农业利益

第21章 制造能力与商业

第22章 制造能力与航海——海军力量与殖民地的开拓

第23章 制造能力与流通工具

第24章 制造能力与事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原则

第25章 制造能力与生产和消费的激励

第26章 作为建立与保护国内制造能力主要手段的关税制度

第27章 关税制度与流行经济学派

第三部分 学 派

第28章 意大利的国民经济学家

第29章 工业体系(流行学派误称为“重商主义”)

第30章 重农或农业体系

第31章 交换价值理论体系(流行学派误称为“工业体系”)——亚当·斯密

第32章 交换价值体系(续)——让·巴普蒂斯特·萨伊及其学派

第四部分 国民经济政治学

第33章 英国的海岛优势与大陆强国——美国和法国

第34章 英国的海岛优势与德国商业联盟

第35章 大陆政治学

第36章 德国关税同盟的商业政策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封底

政治经济学概论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绪 论

目录

第一篇 财富的生产

第1章 “生产”的含义

第2章 各种劳动及其在生产中协作的方式

第3章 生产性资本的性质及其在生产行业中协作的方式

第4章 协作创造财富的自然力,特别是土地

第5章 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协作生产的方式

第6章 各种劳动共有的类似操作过程

第7章 人、大自然和机器的各自劳力

第8章 分工的利弊以及分工可能达到的程度

第9章 利用商业的各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协同生产的方式

第10章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第11章 资本的形成与增加

第12章 非生产性资本

第13章 无形产品或一经产出就消费掉的价值

第14章 财产的所有权

第15章 产品需求或产品市场

第16章 货币和货物的快速流转带来的利益

第17章 旨在影响生产的政府政策的效果

第1节 规定生产性质的准则的作用

第2节 规定生产方式的规则的影响

第3节 特权贸易公司

第4节 影响谷物贸易的规则

第18章 政府的生产努力对国民财富的影响

第19章 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产品

第20章 外来暂时移民和永久移民对国民财产的影响

第21章 货币的性质与用途

第1节 一般性叙述

第2节 货币的材质

第3节 一种物品充当货币所得到的附加值

第4节 铸造货币的功用与铸币费

第5节 货币标准的变动

第6节 货币既不是符号也不是尺度的理由

第7节 估算历史记载的金额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8节 两种贵重金属之间无固定比价

第9节 货币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10节 铜币或贱金属币

第11节 更完美的铸币形式

第12节 由谁承担硬币因磨损造成的损耗

第22章 货币的符号或代表

第1节 汇票和信用证

第2节 存款银行

第3节 发行银行或贴现银行,钞票或兑现纸币

第4节纸币

第二篇 财富的分配

第1章 价值基础及供需

第2章 收入的来源

第3章 价格的实际变动和相对变动

第4章 价格的名义变动,金银条和硬币的独特价值

第5章 收入在社会中的分配方式

第6章 给生产力带来最大回报的生产部门

第7章 劳动的收入

第1节 普通劳动的利润

第2节 科学家的利润

第3节 老板、经理或产业冒险者的利润

第4节 劳工的利润

第5节 现代人从产业发展中获得的独立

第8章 资本的收入

第1节 有息贷款

第2节 资本的利润

第3节 最有益于社会的资本使用

第9章 土地的收入

第1节 地产的利润

第2节 地租

第10章 一个国家从另一个国家得到收入的影响

第11章 产品数量对人口的影响方式

第1节 与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口

第2节 国家产品性质对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三篇 财富的消费

第1章 不同类型的消费

第2章 普通消费的结果

第3章 生产性消费的结果

第4章 普通非生产性消费的结果

第5章 个人消费——动机与结果

第6章 公共消费

第1节 公共消费的性质与一般结果

第2节 国家消费的主要目的

民政与司法的费用

陆军、海军的费用

公共教育的费用

公共慈善机构的费用

公共大型建筑和土木工程的费用

第7章 对公共消费有实际贡献的人

第8章 课税

第1节 各种课税的一般影响

第2节 各种课税的方法与各阶层的负担

第3节 实物税

第4节 英国土地税

第9章 国债

第1节 国家举债及其后果

第2节 公共信用及其基础,以及危害它的情况

封底

制度经济学:全2册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前 言

目录

第1章 观 点

第2章 方 法

一、约翰·洛克

(一)观 念

(二)价 值

(三)习 俗

二、交易和企业

(一)从公司到运行中的机构

(二)从交换到交易

三、观 念

四、利益的冲突

五、历史的经济中枢

第3章 魁 奈

一、自然秩序

二、道德秩序

第4章 休谟与佩尔斯

一、稀缺性

二、从习惯到习俗

三、实用主义

四、从自然到运行中的机构

第5章 亚当·斯密

一、利己与互利

二、自由、安全、平等、财产

三、劳动痛苦、劳动力、劳动节省

(一)价值起因

(二)价值的调节者

(三)价值尺度

(四)社会效用

第6章 边沁与布莱克斯顿

第7章 马尔萨斯

第8章 效率和稀缺

一、物资和所有权

二、真实价值与名义价值

三、平均数

四、投入—产出,支出—收入

五、从流通到重复

六、能力和机会

(一)物质的和法律的占有

(二)选择

(三)机会

七、李嘉图和马尔萨斯

八、马克思和蒲鲁东

九、门格尔、维塞尔、费希尔、费特

十、从绝对论到相对论

第9章 未来性

一、债务的流通

(一)债务与商品

(二)债务市场和债务金字塔

(三)财产和财产权

(四)有形体的、无形体的、无形的财产

二、债务的解除

三、债务的创造

四、债务的稀缺性

(一)金属货币的稀缺性

(二)资本和资本品

(三)等待的稀缺性

五、利息和利润贴现

六、货币和价值的交易制度

七、利润的边际

(一)利润份额

(二)销售预测

(三)就业延迟

(四)供给和需求

(五)边 际

八、世界范围的偿付社会

(一)长期利率和物价

(二)短期利率和价格

(三)从边际生产力到资本收益

(四)公开市场利率和顾客的利率

(五)风险贴现——负债过多和萧条

(六)实证检验

(七)战争周期

(八)自动的复苏和管理的复苏

九、社会

(一)从成本到份额

(二)整体及其部分

(三)关键交易和常规交易

第10章 合理价值

一、凡勃伦

(一)从有形财产到无形财产

(二)从财富的增长到观念的增长

(三)从管理交易到议价交易

(四)时间流和时间间隔

二、从个人到制度

三、从自然权利到合理价值

四、统治权

(一)行政权

(二)立法权

(三)司法权

(四)分析的、机能的法律和经济学

五、习惯的假设

六、理想类型

(一)教育学的理想类型

(二)宣传家的理想类型

(三)科学的理想类型

(四)伦理的理想类型

七、集体行动

(一)政治

(二)商业资本主义、雇主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产业阶段

(三)稀缺、丰裕、稳定——经济的各个阶段

(四)价 格

(五)课税的警察权力

(六)意外事故和失业——保险与预防

(七)人格和集体行动

第11章 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

封底

《资本论》选读

封面

前折页

书名页

版权页

文前彩插

《资本论》选读和简论说明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序

目录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版序言

法文版序言和跋

英文版序言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1章 商品

第2章 交换过程

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4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5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6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7章 剩余价值率

第8章 工作日

第9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10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第11章 协作

第12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第13章 机器和大工业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14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第15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第16章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第六篇 工资

第17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第18章 计时工资

第19章 计件工资

第20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21章 简单再生产

第22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第23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24章 所谓原始积累

第25章 现代殖民理论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序言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1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第2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

第3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

第4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第5章 流通时间

第6章 流通费用

第二篇 资本周转

第7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第8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第9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第10章 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

第11章 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李嘉图

第12章 劳动期间

第13章 生产时间

第14章 流通时间

第15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第16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

第17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18章 导言

第19章 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

第20章 简单再生产

第21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上)

序言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1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第2章 利润率

第3章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第4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第5章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第6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7章 补充说明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8章 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第9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10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

第11章 工资的一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第12章 补充说明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13章 规律本身

第14章 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第15章 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第四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第16章 商品经营资本

第17章 商业利润

第18章 商人资本的周转。价格

第19章 货币经营资本

第20章 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第21章 生息资本

第22章 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

第23章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第24章 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

第25章 信用和虚拟资本

第26章 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

第27章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第28章 流通手段和资本。图克和富拉顿的见解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下)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续)

第29章 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

第30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Ⅰ

第31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Ⅱ (续)

第32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Ⅲ (续完)

第33章 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

第34章 通货原理和1844年英国的银行立法

第35章 贵金属和汇兑率

第36章 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第37章 导论

第38章 级差地租:概论

第39章 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级差地租Ⅰ)

第40章 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级差地租Ⅱ)

第41章 级差地租Ⅱ——第一种情况:生产价格不变

第42章 级差地租Ⅱ——第二种情况:生产价格下降

第43章 级差地租Ⅱ——第三种情况:生产价格上涨。结论

第44章 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第45章 绝对地租

第46章 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土地价格

第47章 资本主义地租的起源

第七篇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第48章 三位一体的公式

第49章 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

第50章 竞争的假象

第51章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第52章 阶级

后折页

封底

精彩试读

本书第一篇研究的是主要生产现象。在第一篇我主要说明了在资本、自然力和自然性的帮助下,人类劳动是如何创造了成为价值主要来源的各种效用及社会制度,以及政府以何种方式对生产的利弊加以作用。第二篇将主要探讨财富的分配——它的必要之处。首先分析的是成为分配主体的价值的本质。其次要明确的是,价值创造出来之后是根据什么规律,在社会各成员中进行分配并成为个人收入的。

判定一件物品的价值,即判定它与其他某个特定物品在某种程度来说相互比较的价值。任何有价值的物品都可以被作为比较物品。例如,一栋房子可以用谷物或货币来估价。说它价值4 000美元比说它价值4 000蒲式耳的小麦表达出了更为准确的价值概念,这完全是因为用货币衡量所有货物价值的习惯,让人们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这4 000美元价值多少其他货物,也就是说,获知这笔钱可等同于多少其他货物比获知4 000蒲式耳的小麦等同于多少其他货物要简单得多。然而,如果小麦是1美元购得1蒲式耳的话,这两者的价值度则相同。

在每次的估价行为中,被估价的物品是不变的已知数(datum)。上面例子里的那栋房子就是已知数:它是由一定数量的材料在特定地点按特定方式建成的。但是比较物品在数量方面,则根据估价者评估的价值而变化。如果房子的估价为4 000美元,那么它将等同于重量为416格令的银币,每块都是由179~1 664种合金组成。如果估价为4 500美元,或3 500美元,则只是不同数量的特定比较物品的变化而已。同样,如果把小麦作为比较物品,那么货物的变量则表现为价值度的变化。

倘若评估出的价值得不到其他人的普遍认可,它便是不精确的、主观的。那栋房子的主人或许觉得它值4 500美元,而与之无关的人则觉得它仅值3 500美元,这两个评估价值可能都不精确。但如果另一个人或几个人都愿意用一定数量的其他货物,比如4 000美元或4 000蒲式耳的小麦换取它,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认为这个估价基本是正确的。在市场上一栋可以换取4 000美元的房子,即拥有这笔钱的价值。[1]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人愿意出价购入,而他再转卖时却不能收回同价值的本金,那他购买时的价格就超出房子的价值。一件物品价值的唯一公平标准是,物品的主人无论何时想转让时,能够很轻松地获得其他物品的最大数量,这在所有商业行为和所有货币估价中,称之为市价(current price)。[2]

那么,货物的市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对某一特殊物品的需求与向往,不仅取决于一个人的身心状态,还常常受到诸如居住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当地社会的法律法规、民俗习性,甚至是生活方式的影响。他有各种需求:肉体上的渴望与精神上的向往、社会的约束与个人的喜好、他本人的需求与家庭?的需求。对于拉普兰人而言,熊皮和驯鹿是首要必需品,而在那不勒斯的流浪汉眼里,这两样东西无足轻重,因为他们在乎的是能否吃到通心粉。欧洲人认为,要保持社会秩序,必须设立法院;而美洲印第安人、鞑靼人和阿拉伯人则觉得多此一举。这些需求是怎样产生的与我们无关,我们只需把这些需求当成已知数(data)并根据它们做出相应推测。

在这些需求品中,有一些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如空气、水和阳光。这些可称为天然财富,因为它们是自然界的(natural)赏赐。由于人类无须牺牲或付出任何代价即可获取它们,所以它们绝不具有交换的价值。其余的需求品,只能以有效用的物品来获取,不通过人力对它们进行改造,它们就不具有效用,就是说,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它们的状态,并为某种目的克服一些困难,它们就不具有效用。农业、商业、制造业以及它们的分支产业生产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属于这类需求品。它们本身即具有价值,这是出于一个明白无误的原因。因为生产行为本身就含有相互交换的行为,是生产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产品。因此,在他得到他认为是等值的东西之前,是不愿意放弃这一产品的。这些物品可称为社会(social)财富。因为交换行为本身就是社会行为,也因为单独占有通过人力劳动或交换行为获取物品的权利,是由社会制度作为保障的。必须注意的是,在人类财富中,只有社会财富这个部分才可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一是因为只有这类财富才是人类估价的对象,或至少不是单纯靠主观或心理估价的对象;二是因为只有这类财富是能按照人类科学所指定的规律被创造、被分配和被消耗。

了解了价值(value),更确切地说是可交换价值(exchangeable value)的本质,也就了解了它的起源。社会财富项目之所以拥有价值,是因为要获取它们就必须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做出的各种努力。付出代价并获取它们时,这种通过牺牲取得的获取会让付出方真正地更富有,因为他拥有了可以满足更多需求的财力。同时,如果通过牺牲获取的物品不能满足所有者的个人需求,他还可以通过交换,用此物品换取到能够满足需求的另一个产品,而另一个产品同样也是经过生产努力的结果。因此,交换行为实际只是双方生产力的相互交换,因为这两样产品都是生产过程所努力的结果。当1蒲式耳小麦换取7磅咖啡时,只不过是以生产小麦的生产力来换取生产咖啡的生产力。[3]

因此,生产性劳务和产品都具有市值或市价。这是因为,如果创造1蒲式耳小麦的生产力能够通过交换形式,无区别地来获取1蒲式耳的小麦或7磅咖啡,那么又有什么能阻止它以同样的方式获取其他等值产品,如1码棉布、5码丝带、一打盘子或其他产品呢?如果1蒲式耳的小麦不能交换到上述任何一种产品的数量,那么生产小麦的生产力所得,就会少于生产其他任何产品的生产力所得的报酬,于是前者生产力的一部分就会被吸引到后者的生产部门,直至各个部门的劳动报酬都达到合理水平为止。

每一种生产力都拥有它自己的特殊市价。如果生产1蒲式耳小麦的生产力只能获取它自身产品的1/15的价值,它将只能获取不超过这个数量的小麦所能交换到的其他任何一种产品价值的1/15,例如1美元的1/15或其他产品的1/15。

毫无疑问,劳动力的市值建立在许多产品相互比较的基础上[4],并非像某些著作家不负责地信口开河,说它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上。[5]既然对一件产品的需求源于它的效用,因而它的价值也基于它的效用,所以赋予生产力价值的,就是创造那个源于需求并使之产生效用的能力。产品价值的高低与这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提供合作的重要性构成比例,就单个产品来说,这个价值构成所谓的生产费用。

产品的效用不能仅仅针对某个人,至少要针对社会的某个阶层群体,例如各种衣物;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效用,例如适合于无论性别、年龄如何的人类一般食用的大多数食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特殊物品、产品或生产力的需求,都有一定的范围。据说法国每年糖的需求总量高达到50万公石。甚至个人对消费某种特殊产品的需求,也可能是非常紧迫的。无论需求的强度如何,通常都称为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满足有需求的人对某一特定产品所要求的数量,我们称为供给或流通量。

对这一点,必须理解为具有某种限度。因为每个人总是愿意接受那些能够满足他的利益和愿望的事物,所以他对于消遣产品和有效用物品的需求很可能是无限制的。因此必须对消费需求加以限制,而最为有效的限制则是一个人以等值产品换取他所向往的物品的能力。商业城市所有的搬运工,为了能更称心如意地工作,也许都想在不抬高马和马车价格的前提下获取1架马车和6匹马。每个人用来换取满足自身愿望所必须用以交换的等值物品,只是他用自己的生产方式创造出的产品,这些产品对最富足的社会成员来说,也是有限制的。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截图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12)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13)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14)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15)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epub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套装16册电子书免费阅读插图(16)

评分及评论

无用户评分

来评个分数吧

  • 5 分
    0
  • 4 分
    0
  • 3 分
    0
  • 2 分
    0
  • 1 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