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点评:贏得10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
1996年创刊的财经杂志第一品牌,今周刊是台湾近8年来发行量成长第一名的杂志,精品下载站这里免费附上今周刊第1262期,也就是2021年3月1号出的一期,主题是赢得10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想要阅读的来试试。
今周刊杂志20210301第1262期pdf图片预览
产品优势
【产经讯息的先驱)
持续揭露第一手的财经资讯与产业动态。从国际趋势、政治经济情势、产业动态到个人投资、理财规划及社会民生文化资讯.《今周刊》都由最专业的新闻团队为读者揭露最新的变化与发展
【国际大师的认同】
传奇投资预言家(JimRogers)、投资趋势大师(MarcFaber)、末日博士(Nou-rielRoubini)、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Shiller)等都曾应《今周刊》邀请赴台演讲·开展台湾读者的国际视野
【全球趋势的视窗】
与全球发行量第一的财经杂志-《BloombergBusinessweek
《WeeklyToyoKeizai)以及《ForbesAsia)合作·独家授权翻译转载,藉此提供读者更多、更全面的国际议题,以及更前瞻的财经趋势与产业动态。
如何赢得10倍癌症存活率?
病理科医师、元鼎诊所院长曾嶔元,来自一个癌症病史丰富的家族,包括父母在内的多位亲人,都因不同癌症过世。尽管他平时已透过饮食控制与规律作息降低罹病风险,却还是很害怕「家族遗传」的癌症悄悄找上门,「每个人得的癌症都不一样,我连特别要担心什麽癌都不知道。」
为找出自己是否带有罹癌基因、以便精准防癌,曾嶔元2018年自费接受了全基因检测,报告显示他身上虽不存在可能导致大肠癌、肺癌等常见癌症的基因缺陷,却有极少数人才会出现的SDHA基因突变;查询医学文献後,他发现这项突变,「可能」与脑下垂体、肾上腺、肾脏的恶性肿瘤,或是位置不固定的神经内分泌瘤与胃肠基质瘤相关。
2019年例行健检时,曾嶔元在胰脏附近发现一颗直径7公分的肿瘤,医师判读影像後认为,肿瘤可能是恶性较强的胰脏癌,也可能是神经内分泌瘤,建议他立刻接受手术。做过基因检测的曾嶔元心情却很笃定,预期低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瘤机率较高,先从容地和太太到欧洲玩了一趟,隔了2个月才住院开刀。
手术结果,证实曾嶔元的判断正确,生长在他腹腔内的是一颗神经内分泌瘤,其实癌细胞还不多,只是位置靠近大肠血管,获得血液营养供给,才会在1年内长到7公分大。因为没有向外扩散,切除肿瘤後,曾嶔元不必接受後续治疗,只需定期抽血追踪肿瘤标记,确认有无复发。
「虽然我有重大伤病卡,但完全没有癌症病患的心态,因为我的手术很成功,未来只要按时追踪、健检,继续维持远离致癌风险的生活习惯,再因为基因得到癌症的机会太低了,在医学上是可以ignore(忽略)的程度,完全不用怕。」今年66岁的曾嶔元,语气依旧充满活力。
精准防癌不一定要花大钱
善用既有工具 名医有一套SOP
「台湾现在的癌症存活率已经好得多了,一方面是因为有许多新药可以延长病患生命,但更重要的,还是早期发现的人变多了。」被誉为「台湾癌症医疗之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彭汪嘉康这麽观察。
「癌症的可怕并不是癌症本身很难治疗,而是在於太晚发现,只要早期发现,也就是第零期或第一期,治癒率都非常高,甚至可以接近百分之百。」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院长邱仲峯也提出同样观点。
过去几年,癌症筛检技术的进展速度丝毫不亚於治疗,除了最广为人知、能找到肺部小型肿瘤与癌前病变的低剂量电脑断层(LDCT);过去令男性痛苦不堪、检查结果却有如「大海捞针」的摄护腺切片筛检,近期也有精准定位病灶的新技术,明显提升筛检精准度;最古老的肠胃内视镜,管线日益细软,还能借助麻醉执行无痛检查。
关於如何善用既有工具,曾嶔元基於医学专业制定的策略,值得每一位重视健康的人借镜学习。
「先知道自己最该担心什麽癌症」,是曾嶔元面对癌症的最高指导原则。由於家族癌症病例异常复杂,他选择彻底基因检测。确定身上没有常见的致癌基因突变後,才回头检视个人生活习惯。他长期维持天然低醣饮食,也没抽菸、酗酒习惯,罹患肝、肺、肠胃等常见癌症的风险不会高於一般人,所以只需每年健检,并依国健署指引定期接受癌症筛检,不必花大钱做昂贵的检查。
癌症专家都遵守的老生常谈
清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
相较於其他慢性病,癌症的另一项特色是无法百分之百预防。但即便如此,每一位癌症专家,还是努力维持远离癌症的生活型态。
「我研究癌症一辈子,结论只有3项:清淡自然的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今年58岁的邱仲峯笑称自己维持健康的方法数十年不变,即使接任院长後,运动时间被压缩,他还是坚持每天睡足七小时,并特地买了滑步机等健身器材摆在卧室,强迫自己运动。
「如果你今年65岁,一生就有3分之1的机会得癌症,在研究者发现造成癌症更多的原因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多吃蔬果、多运动这种『老生常谈』的方式,尽量让自己不要成为那3分之1。就算不幸成了那3分之1,如果有定期筛检、早期发现,你也还有很高的机会活下来。」近90高龄的彭汪嘉康,一派轻松地剖析癌症这个机率问题。
认真看待可能的罹癌机率,并且在健康时善用身边所有工具回避风险、降低伤害,是这些穷尽毕生之力与癌症搏斗的专家,给我们最诚挚的建议。
深入解析赢得10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 详见第1262期《今周刊》。
精彩试读
现在究竟存没有金融危机?我想,目前没有人敢下制编.BUT.
览鬼往往藏在细节里,从过去一年来的轻济活动,我观察到一些学离馆舰的怪象,其中之一是·为什庆出现大量SPAC?为仕度足这个时间难?
SPAC简军来説,就是一反向借设-上市.并不是新束西·只是过去较不常见.但10三0年sPと
在美1P0竞件数占比将近五0违就护人不禁想..Why now
「原因之一·可能兴散户大最资金进入市场有关·按一般1P0流程企业要一到二年才能上市.但sPe可大幅减少时间·误有潜力公司籍此反向上市,赵上这波资金潮。此外SPAC取消闭锁期:可在1P0当下立刻套现,机构套现易引发地但SPAC譲该风险降低诘务乍听之下似乎是多赢,但过去道庆多年来,为何没有太多案例:不同时期的金体监管强度差异,可能是1个原因·若有如此大最SPAC.必定隐含不少地雷,但在疫情时为振兴经济,多少会放略监管·当投资机精急着套现,也凸显一个事实,就是新市竭末来走向,有趣高的不安全感。
另一原因可能与中美对立局面有关,去年底川普政府的最後一个月、通过了《外国公司间责法》.表面是针对财务审计加强监管,其实是对中资公司量身打造的紧药咒,即使有五年、过渡明,但法案一出罐,不少ン日(可爱利益实体)公司随即在美股下市,转回港交所:上交所违能:而想在美股上市的中资公司面对这个紧箍咒·SPAC是最好的解套方式。体精资金有赵吉还冈天性,好天氯时会偏好改弹输全向式投资,追求的是高覆盖率及高回收俗率.一旦风向转戏,为了资金安全,第一步就是要将既有的投资组合制办法推上及早套现,接下来很有可能会挑还行桨内的领颈羊加醇投资,也就是就在遗天气时反而会集中警码。目的咄为了带备过冬:再来,投资机构可能会买黄金、白银避险,这次遗多了密货币,也带动币市不断创新高就公开数据来看,目前没有明头的金础风险,但录合观察,不论未来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我认为在思考投资策略时,还是应该更加谨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