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

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

编辑点评: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今配以精美的插图,本书就更具体地显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冯友兰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

《美的历程》一书真是写得英姿勃发。才气逼人。单是标题,便气度不凡:龙飞凤舞。青铜饕餮。魏晋风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说每过几页就有一段华彩乐章了。实际上,《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它充分地表现着李泽厚的艺术魁力。      ——易中天

作者简介

李泽厚,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著作影响极大,从者甚众,人称“青年导师”。90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己卯五说》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他提出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心理积淀说”、“情本体”、“偶然性(命运)”、“后马克思主义”、“儒学四期说”等观点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李泽厚继1988年当选巴黎哲学院院士之后,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第二版),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美的历程pdf预览图

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1)

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2)

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3)

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4)

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5)

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6)

作品目录节选

一 龙飞凤舞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厉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儒道互补

所谓“先秦”,一般均指春秋战国而言。它以氏族公社基本结构解体 为基础,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大的激剧变革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也 是最为活跃的开拓、创造时期,百家蜂起,诸子争鸣。其中所贯穿的 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正是它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 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 理结构。就思想、文艺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 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对立和补充。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中华 艺术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其思想来由仍应追溯到先秦孔学。不管是 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参看拙作《孔子再评 价》,《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〇年第二期)。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

孔子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 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 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 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孔子答宰我“三年之丧”,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朗: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邃改火,期 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 “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 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子其父母乎?”(《论语阳货》)且不管三年丧制是否儒家杜撰,这里重要的,是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 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把一种本来没 有多少道理可讲的礼仪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的解释,从而也就 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 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 念、仪式——宗教三要素(普列涅夫:“可以给宗教下一个这样的定 义:宗教是观念、情愫和活动的相当严整的体系。观念是宗教神话因 素,情愫属于宗教感情领域,而活动则属于宗教礼拜方面,换句话说,属于宗教仪式方面。”《普列涅夫哲学选集》第三卷,第363页,三联书店,1962)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 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 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 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

《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一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

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截图

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7)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8)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9)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10)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11)美的历程pdf在线试读-美的历程pdf全文下载完整版插图(12)

评分及评论

无用户评分

来评个分数吧

  • 5 分
    0
  • 4 分
    0
  • 3 分
    0
  • 2 分
    0
  • 1 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