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

编辑点评:翻译大师分享翻译的技巧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套装共9册,由译界泰斗许渊冲、傅雷、余光中、飞白、庄绎传、童元方、王佐良、董乐山、张其春等翻译大家毕生心得传授,央视大型诗词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推译界泰斗许老《登鹳雀楼》英译版本,带大家感受英译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套装共9册电子版预览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1)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2)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3)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4)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5)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6)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7)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8)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9)

内容简介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译家之言”系列囊括了翻译界众多知名学者,包括许渊冲、傅雷、余光中、飞白等翻译大家英汉互译的毕生心得,翻译理论与翻译实例相互结合,内含《翻译乃大道》《译海一粟 : 汉英翻译九百例》《西风落叶》《翻译似临画》《翻译的甘苦》《译心与译艺: 文学翻译的究竟》《译境》《译诗漫笔》《翻译之艺术》9本翻译之书相辅相成,对有志于诗歌翻译、文学研究、语言学习的读者广有裨益、极具借鉴价值。

《翻译乃大道》选收余光中先生译论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

《译海一粟:汉英翻译九百例》讨论了九百多个汉英翻译的例子,这些例子的来源主要是《邓小平文选》、《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鲁迅作品和英若诚译曹禺的剧作《家》,主要目的是说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使读者多了解一些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无论是对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西风落叶》是许渊冲先生有关翻译理论和实践文章的合集,集中阐述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如“三美”“三之”“三化”等,并辅有大量践行此翻译理论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实例。书中的理论阐释和译文都十分精彩。

《翻译似临画》是由翻译家傅雷之子傅敏精选傅雷谈翻译的文章与书信,在原版基础上重新修订,仅保留傅雷亲撰内容,并首次配以珍贵的原版书影、傅雷手稿图片、傅雷研究资料目录汇编等。

《翻译的甘苦》是《译家之言》系列之一,收录了知名翻译家董乐山谈翻译的一系列文章,包括翻译理论探讨、翻译批评、词典编撰、语言综述以及关于翻译心得的各类随笔。书中所收文章兼具逻辑性和趣味性,涉及范围广,论述精到,见解深刻,对提高翻译技能极有帮助。

《译心与译艺:文学翻译的究竟》是知名学者、翻译家、哈佛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及台湾东海大学文学院院长童元方的翻译论集。本书收录了作者在香港《明报》上的专栏文章,共分“诗的翻译”、“小说的翻译”、“红楼梦译话”、“译者译事”、“翻译余话”五部分。

《译境》囊括王佐良先生专论翻译的中英文章近二十篇,并附三篇访谈。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他致力于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所翻译的《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被誉为范本,最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培根《谈读书》的译文,被学界誉为“好似一座令后来者难以翻越的高高的山峰”。《译境》囊括王公多年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结晶,文笔优美,见解独到,足见大家风范。

《译诗漫笔》由飞白先生精选其专论翻译的文章三十四篇,并附两篇访谈,是作者翻译思想与实践的代表作和集大成之作。飞白长期致力于世界诗歌名著的研究译介,被卞之琳先生盛赞代表了“中国译诗艺术的成年”,有《诗海——世界诗歌史纲》《诗海游踪:中西诗比较讲稿》《法国名家诗选》《马雅可夫斯基诗选》《勃朗宁诗选》《哈代诗选》等数十部著译,翻译语种涉及拉丁文和英法西俄荷等十余种。

《翻译之艺术》为张其春先生所著,作者以民中外大家,如林语堂、梁实秋、吴经熊、威利、理雅各等的大量经典翻译为案例,讲述翻译之艺术,分三大章:音韵之美、辞藻之美、风格之美。作者张其春中英文造诣俱深,故能将翻译提升至艺术的高度,点评各大家名译,文采风流,格调高妙。历史学家汪荣祖先生倾力推荐。

目录大全

总目录

翻译似临画

扉页

Copyright

版权页

目录

代序 读傅雷译品随感 罗新璋

译话点滴

《高老头》重译本序

《贝姨》译者弁言

关于《老实人》一书的译名

翻译经验点滴

对于译名统一问题的意见

答陈冰夷查询

翻译书札

致宋奇

致宋希

致黄宾虹

致傅聪

致王任叔

致人民出版社编务室

致楼适夷

致人民文学出版社欧美组

致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致梅纽因

致罗新璋

致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室

致郑效洵

致石西民

附录

傅雷研究资料目录汇编(一九七〇年——二〇一三年)

编后记 傅敏

作者简介

译者之言

翻译乃大道

扉页

Copyright

版权页

目录

序 思果

翻译与批评

中国古典诗的句法

中西文学之比较

几块试金石——如何识别假洋学者

翻译和创作

外文系这一行

用现代中文报道现代生活

变通的艺术——思果著《翻译研究》读后

庐山面目纵横看——评丛书版英译《中国文学选集》

哀中文之式微

论中文之西化

早期作家笔下的西化中文

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

与王尔德拔河记——《不可儿戏》译后

白而不化的白话文——从早期的青涩到近期的繁琐

横行的洋文

翻译乃大道

译者独憔悴

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作者,学者,译者——“外国文学中译国际研讨会”主题演说

论的的不休

翻译之教育与反教育

作者简介

译家之言

翻译的甘苦

扉页

Copyright

版权页

目录

“人文主义”溯源

“人文主义”译名溯源

翻译的要求——与中青年翻译工作者谈经验

翻译与知识

翻译与政治

关键在于理解

概念的对等和字面的对等

形合与意合

统一与多样

翻译的地位

译名改革刍议

词典的不可译性

词典的可译性

叹译事难

“批评”之声太少——外国文学翻译座谈会上发言纪要

与韩素音谈翻译

“汉语优势”说

何谓“汉语的优势”

商业汉语的自我次殖民地化

再论汉语自我次殖民地化

关于CYNICAL一词译法的商榷

单口相声与翻译

电视剧里的翻译笑话

评《英华大词典》修订本

谈谈新闻英语的特点

怎样自学英语

文字狱与捉巫案

恺撒和剖腹生产

马可·波罗和面条

从罗斯福的“新政”说起

衣衫认人

一名之立,旬月踌躇

“总统英语”

超级市场与自选商场

上城与下城

直译与CHINGLISH

“主义”何其多

数字商标

从希腊合唱队到歌舞女郎

“这才是真货!”

外国洋泾浜

译名混乱何时休?

垮掉一代与痞子文学

红灯区的来历

私家侦探的别名

MAFIA不是黑手党

汉堡包和汉堡牛排

学些中国近代史知识

新权威主义还是新威权主义?

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

运动服与西装

新语录

教父、教母、神父、嬷嬷

OK的用法示范

OK与外来语

时报广场上的大马戏班演出

来自西部片的新隐喻

《时代》、《时报》和“时报广场”

民族,种族,族裔?

“盖世太保”与“克格勃”

二战旧“话”重提

迷思弗晰

外来语的两化

外来语汲取三阶段

陪读英语

为什么说是“非高加索人种”

惟陈言之务去

“修正主义”辨微

从“持不同政见者”谈起——译余漫笔

爆炸与泛滥

阿Q的革命

“主义”新解

以不变应万变的“民族”

活到老学到老

“隔都”还是“隔土”?

积习难改译地名

人名的借喻

洋泾浜与拉丁化

“克里斯马”说

英特来客巧

日新月异的美语新词

冷战旧“话”重提

黄色、蓝色及其他

从“白种人的负担”到“天定的命运”

《西滢闲话》续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作者简介

译言之家

西风落叶

扉页

Copyright

版权页

目录

插图

前言

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

我译《约翰·克里斯托夫》

中国翻译学落后于西方吗?

诗词英译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学翻译的心路历程

典籍英译,中国可算世界一流

中西翻译理论比较

和钱锺书先生谈文学翻译

中国诗只有中国人才能译好

《论语》译话

《老子》译话

也议《红与黑》汉译大讨论

再谈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英译诗词如何走向世界

《古今诗选一百首》后语

译者的话

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梦——《莎士比亚选集》代序

国际译联颁发文学翻译奖后

附录

作者简介

译家之言

译海一粟:汉英翻译九百例

扉页

copyright

版权页

目录

插页

开场白

一 选名词——从“经验”谈起

二 选动词

三 选修饰语

四 主语

五 并列:用连词

六 主从:用从句

七 主从:用分词短语

八 主从:用介词短语

九 避免重复

十 断句与合句

十一 加词与减词

十二 具体化

十三 上下文

十四 再细一点

十五 多用小词

十六 反译

十七 成语

十八 谚语

结束语

作者简介

译家之言

译境

扉页

Copyright

版权页

目录

新时期的翻译观——一次专题翻译讨论会上的发言

词义、文体、翻译

翻译中的文化比较

翻译与文化繁荣1

严复的用心

文学翻译中的语言问题——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

我为什么要译诗——一本译诗集的自序

谈诗人译诗

译诗与写诗之间——读《戴望舒译诗集》

穆旦的由来与归宿

一个莎剧翻译家的历程

以诗译诗,甘苦自知——评卞之琳《莎士比亚悲剧论痕》

译彭斯的再思

一首哲理诗及其翻译

汉语译者与美国诗风

另一面镜子:英美人怎样译外国诗

Translation Standard in China: a Survey

附录

答客问:关于文学翻译

诗评与译诗——与王佐良教授一席谈

“土耳其挂毯的反面”

作者简介

译家之言

译诗漫笔

扉页

Copyright

版权页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翻译的三分法

翻译的调色板

韵里情深

诗是用词儿写成的

译者的阐释

试解不解之谜

制筌者说

“火鸡”公案

跨境的诗翻译

第二辑

初试风格译

拨开直译意译之雾

翻译的多维世界

碟子和“酱油”

为不忠实一辩

为忠实一辩

信道瓶颈和诗的“口径”

留白,还是填空?

译者的角色

扮演一回宣传员兼美容师

第三辑

译诗需要敏锐听觉

接受格律的挑战

转译之“隔”

“音乐占第一位”和“不可不作误释”

镣铐,还是翅膀?

诗的建筑美

语言的骨骼和血肉

“读起来不像译文”好不好?

New Year's Eve与除夕夜

词儿是为诗服务的

第四辑

马雅可夫斯基诗的音韵和意境

诗的信息与忠实的标准

谈谈诗感

我的译诗观

论风格译

附录

诗海一生

远航诗海的老水手

作者简介

译家之言

译心与译艺:文学翻译的究竟

扉页

Copyright

版权页

目录

自序 今夜清光

再版序 在繁花满树的春天

诗的翻译

踟蹰岁月——从白居易的“泊舟”到萨费尔的“Let's Roll”

《正气歌》的英译

《枫桥夜泊》的英译

庐山与湖桥——两首东坡诗的英译

冶游与绮梦——两阕北宋词的英译

作诗的创造与译诗的选择——论李清照《声声慢》的英译

奥玛开俨的知音——论《鲁拜集》的英译与汉译

卡片上的诗

小说的翻译

丹青难写是精神——论梁实秋译《咆哮山庄》与傅东华译《红字》

译与不译——艾柯与钱锺书

周作人与巴金的译笔——王尔德的《快乐王子》

赵元任的翻译用心——《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无始、无终与无我——《爱因斯坦的梦》的翻译

红楼梦译话

春易为夏,绿即是红——论霍克思译《红楼梦》与泰戈尔译自己的诗

翻译上的合作

栊翠庵品茶——名物的翻译

敬礼译者——悼英译《红楼梦》的霍克思

树阴与楼影——译前的考证与研究

译者译事

欧巴马的亲人

二月说古典爱情

诗人与译家

可译与不可译——悼刘殿爵教授

利玛窦的科学翻译

管窥和合本《圣经》译事

翻译余话

切磋与琢磨

作者简介

译家之言

翻译之艺术

扉页

Copyright

版权页

目录

新版序/汪荣祖

自序

第一章 音韵之美

第一节 巧合

第二节 拟声

(一)通论

(二)雷雨风水

(三)言语啼笑

(四)鸟兽虫蛇

(五)百物皆鸣

第三节 传声

第四节 双声

第五节 叠韵

第六节 同音

第七节 韵文

第二章 词藻之美

第一节 意境

第二节 妥贴

第三节 周密

第四节 简洁

第五节 明晰

第六节 新奇

第七节 文采

(一)象形

(二)叠字

(三)杂例

第三章 风格之美

第一节 古典派

第二节 浪漫派

第三节 象征派

第四节 写实派

第五节 自然派

第六节 唯美派

第七节 结论

作者简介

译家之言

精彩在线阅读

第一辑

“信达雅”是经典翻译引领的时代的产物,如今到了信息时代,翻译世界多元化了,单一标准已不适应翻译多功能的实际。乱象由此而生,为消除乱象就得承认不同翻译类型有不同的规范。

翻译的三分法

漫笔而谈译诗,似乎先得把译诗定个位。

做翻译这件事的,人人有自己的体会,有自己的主意,认为该如何如何译。但因大家主张各异,人们就想为翻译制定个统一标准。岂知统一标准对翻译而言完全不切实际,许多得不出结果的争议都由此而生。问题在于翻译领域太庞大而丰富多彩(语言领域多宽,翻译领域就有多宽),无法“一概而论”;根据我参与各种翻译的实践体会,也深知翻译问题不宜“一刀切”,不同类的翻译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标准。若想把纷繁的翻译问题理出头绪,就需要把翻译分分类。

人们惯于把翻译分为“直译”“意译”两类,但这样分既含糊也不科学。我以为,切合实际而又简明的分类法当属翻译“三分法”。

翻译该如何如何译,主要取决于所译语篇的功能和翻译的目的。关于语言功能学术界作过长期研究,布拉格学派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的观点较有代表性,我们先说说他的语言功能“六分法”:

1.指称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这一功能聚焦于说话的语境,说明所指涉的事物,体现着语言的能指/所指关系并传递信息。

2.诗性功能(poetic function),聚焦于所传递的信息本身,体现语言的艺术美,这是人从牙牙学语时就喜爱和享受的。

3.情感功能(emotive function),聚焦于说话者,表现说话者的情感或态度。

4.促使功能(conative function),聚焦于受话者,目的是以话语影响受话者,要求他/她采取某种行动,和语法中的“祈使语气”相类似。

5.招呼功能(phatic function),聚焦于“信道”的沟通,用于与对方建立有效接触,例如打电话说的“喂!喂!”和接听电话时的“嗯,嗯”,见面打招呼说的“Hi”“你早!天气真好”等等,不含实质性的信息。

6.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聚焦于语言“符码”,所谓“元语言”就是对语言本身作操作的语言,例如说话者为自己的用语作解释、作修正、下定义,或受话者问对方:“你的意思是?”

雅各布森的语言六功能学说得到翻译学界认同。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只把语篇功能(及相应的翻译方法)分为四型或三型。如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是主张分三型的:

1.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s),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而语言的风格特色要服从此基本目的。

2.表现型文本(expressive texts),以表现为主要目的,其中虽也有语言信息要素,但信息要素必须伴随或服从美学表现要素,而文本风格特色(作为表现手段)上升到重要位置。

3.作用型文本(operative texts),其内容或形式都要服从于为该文本设定的超语言目的,即语言自身之外的实用目的。为达到实用目的,翻译时既可改动原文内容,也可变换原文形式。

我读到赖斯的“三分法”比较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当时感到与我的一贯体会完全相符,如逢知己。

把语言功能分六类、四类或三类,对翻译而言矛盾不大,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把六类或四类功能合并为三个翻译类型来处理:

1.“信息型”翻译,或“信息译”,主要体现指称功能;对语词作解释的元语言功能也可并入“信息型”作同样处理,无须单列。

2.“表现型”翻译,我讲翻译学课称之为“艺术型”翻译或“艺术译”,按我提出的译诗主张可称之为“风格译”。雅各布森的诗性功能和情感功能应当合并在“艺术型”翻译中处理,因为在“艺术译”中这两种功能如影随形,难分难舍。虽然遇极端情况也可能偏向一侧,如有的文本可能滥情而缺乏艺术性,或偏向形式主义而缺乏情感内涵,但排除情感的形式毕竟很难成为艺术。而在翻译时,不论表现诗性功能或情感功能都需要艺术手法,所以归入一类应无问题,译诗就是此类中的典型。

3.“作用型”又称“劝说型”,我讲翻译学课则称之为“功效型”或“功效译”。因为所谓“作用”是对受众起作用的意思,但“作用型”这名词听起来有点别扭。“功效译”处理的主要是“促使功能”,此外剩下的就是“招呼功能”了。因为招呼话语很短很少,你总不可能老在那里打招呼或老讲客套话吧,所以翻译时虽应注意其特有功能,但列为一大类实无必要。赖斯把招呼功能归入信息型文本,这是因为现在大量的邮件短信微信都只起个招呼作用翻译的三分法

漫笔而谈译诗,似乎先得把译诗定个位。

做翻译这件事的,人人有自己的体会,有自己的主意,认为该如何如何译。但因大家主张各异,人们就想为翻译制定个统一标准。岂知统一标准对翻译而言完全不切实际,许多得不出结果的争议都由此而生。问题在于翻译领域太庞大而丰富多彩(语言领域多宽,翻译领域就有多宽),无法“一概而论”;根据我参与各种翻译的实践体会,也深知翻译问题不宜“一刀切”,不同类的翻译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标准。若想把纷繁的翻译问题理出头绪,就需要把翻译分分类。

人们惯于把翻译分为“直译”“意译”两类,但这样分既含糊也不科学。我以为,切合实际而又简明的分类法当属翻译“三分法”。

翻译该如何如何译,主要取决于所译语篇的功能和翻译的目的。关于语言功能学术界作过长期研究,布拉格学派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的观点较有代表性,我们先说说他的语言功能“六分法”:

1.指称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这一功能聚焦于说话的语境,说明所指涉的事物,体现着语言的能指/所指关系并传递信息。

2.诗性功能(poetic function),聚焦于所传递的信息本身,体现语言的艺术美,这是人从牙牙学语时就喜爱和享受的。

3.情感功能(emotive function),聚焦于说话者,表现说话者的情感或态度。

4.促使功能(conative function),聚焦于受话者,目的是以话语影响受话者,要求他/她采取某种行动,和语法中的“祈使语气”相类似。

5.招呼功能(phatic function),聚焦于“信道”的沟通,用于与对方建立有效接触,例如打电话说的“喂!喂!”和接听电话时的“嗯,嗯”,见面打招呼说的“Hi”“你早!天气真好”等等,不含实质性的信息。

6.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聚焦于语言“符码”,所谓“元语言”就是对语言本身作操作的语言,例如说话者为自己的用语作解释、作修正、下定义,或受话者问对方:“你的意思是?”

雅各布森的语言六功能学说得到翻译学界认同。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只把语篇功能(及相应的翻译方法)分为四型或三型。如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是主张分三型的:

1.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s),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而语言的风格特色要服从此基本目的。

2.表现型文本(expressive texts),以表现为主要目的,其中虽也有语言信息要素,但信息要素必须伴随或服从美学表现要素,而文本风格特色(作为表现手段)上升到重要位置。

3.作用型文本(operative texts),其内容或形式都要服从于为该文本设定的超语言目的,即语言自身之外的实用目的。为达到实用目的,翻译时既可改动原文内容,也可变换原文形式。

我读到赖斯的“三分法”比较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当时感到与我的一贯体会完全相符,如逢知己。

把语言功能分六类、四类或三类,对翻译而言矛盾不大,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把六类或四类功能合并为三个翻译类型来处理:

1.“信息型”翻译,或“信息译”,主要体现指称功能;对语词作解释的元语言功能也可并入“信息型”作同样处理,无须单列。

2.“表现型”翻译,我讲翻译学课称之为“艺术型”翻译或“艺术译”,按我提出的译诗主张可称之为“风格译”。雅各布森的诗性功能和情感功能应当合并在“艺术型”翻译中处理,因为在“艺术译”中这两种功能如影随形,难分难舍。虽然遇极端情况也可能偏向一侧,如有的文本可能滥情而缺乏艺术性,或偏向形式主义而缺乏情感内涵,但排除情感的形式毕竟很难成为艺术。而在翻译时,不论表现诗性功能或情感功能都需要艺术手法,所以归入一类应无问题,译诗就是此类中的典型。

3.“作用型”又称“劝说型”,我讲翻译学课则称之为“功效型”或“功效译”。因为所谓“作用”是对受众起作用的意思,但“作用型”这名词听起来有点别扭。“功效译”处理的主要是“促使功能”,此外剩下的就是“招呼功能”了。因为招呼话语很短很少,你总不可能老在那里打招呼或老讲客套话吧,所以翻译时虽应注意其特有功能,但列为一大类实无必要。赖斯把招呼功能归入信息型文本,这是因为现在大量的邮件短信微信都只起个招呼作用(保持与客户的沟通),而我觉得它多少带有宣传广告类的意味。不论如何,招呼语不能形成独立文本,只能附属于三大类型中。

这样把翻译归并成三型,简明扼要,三分天下,关系就理清了。信息型翻译属“it”型,艺术型翻译属“I”型,功效型翻译属“you”型,正与三人称对应。三种翻译对所译文本的处理差别巨大,以“水”为例,在信息译中是“H2O”,在艺术译中可能是“秋水伊人”,在功效译中成了“可乐雪碧”。若拿一个人为例,在信息译中是他的个人资讯数据,在艺术译中是他的情感生活音容笑貌,在功效译中则是他在职场上的职能业绩,这代表了一个人的三个方面。可见,三型翻译目的、方法、策略、标准都迥然不同,不可混淆,却又协同互补,相互渗透。所以我以为,做翻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应当全知其三而专攻其一,就好比是做医生必须实习全科而专攻一科一样。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截图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10)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11)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12)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9册epub免费下载-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9册电子版免费阅读插图(13)

评分及评论

无用户评分

来评个分数吧

  • 5 分
    0
  • 4 分
    0
  • 3 分
    0
  • 2 分
    0
  • 1 分
    0

Comments